第五章 杀机乍现 (第1/3页)
翌日清晨,天色阴沉,灰黑色的云层压得很低,远眺过去,甚至感觉即将贴在洛河水面上一般。
河风从水面吹过,湿冷的感觉让早起的农户和客商裹紧了身上的衣物。
洛河上游,远离洛阳城内的喧嚣,周围几乎没有什么住户,只有几座孤零零的土坯房远远地矗立在农田里。
偶能听到露水落下发出的滴答声,显得这里格外荒凉。
县令李怀裹着一件藏青色披风,带着十几名衙役,手持水火棍,簇拥在楚潇潇周围,沿着洛河一路走来。
“李大人,在哪里?”楚潇潇一路上几乎没有任何言语,只有到了上游滩涂这里时,冷不丁地问了一句。
李怀面色蜡黄,臃肿的双眼和低垂的眼袋显然昨夜没有休息好,蒸骨那一幕带来的心悸还未完全散去。
“就在那里…”他伸手一指不远处的河边,地上圈了一圈草绳,旁边几丛已经枯黄的芦苇在风中摇曳。
楚潇潇穿着一身素净利落的黑色紧身装,外面罩了件能够挡风的披帛,站在河滩上环顾了一圈,“李大人,烦请您让衙役们把守好周围。”
李怀闻言大手一挥,衙役们紧握水火棍,一个个缩着脖子,小心翼翼地朝着不同方向走去,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楚潇潇直接无视惶恐畏缩的衙役,径直来到昨日圈出的发现点旁,紫红色的披帛被河风吹得紧贴在身上,勾勒出她略显单薄的身姿。
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冷冰冰的,给人一种生人勿近的感觉,唯有那双眼眸,沉静,锐利,一点点扫看着脚下这片看似寻常的河滩。
“孙录事…”楚潇潇头也没回,只是淡淡地招呼了一声。
“下官在。”孙录事一手捧着大理寺卷宗,一手端着砚台和毛笔上前一步,躬身答道。
“今日勘验洛河上游河滩发现人骨现场,依本官所验,详实记录于格目,不得遗漏一字。”楚潇潇表情严肃,语气中带着不容质疑的威严。
“遵命。”孙录事神色一肃,熟练地翻开卷宗,蘸墨掭笔,在格目卷首写下:
【大理寺骨鉴司洛阳县‘运河咒骨案’勘验格目】
【勘验事由】洛河上游河滩疑骨发现处二次勘验。
【勘验官】都畿道刑名勘验使,大理寺骨鉴司主事,楚潇潇。
【时间】如意元年,八月三十日,寅时初刻。
【天候水文】阴,风起,微寒,洛河平缓。
【勘验地点】洛阳城外,运河上游河滩处,渔夫李四、张三垂钓发现疑骨处向东十五步…
【初验所见】河滩泥泞,芦苇丛生…
楚潇潇不再看他,目光重新落回脚下的河滩。
她俯下身子,伸出白皙的手指,捻起一小撮泥土,放在手上仔细观察,湿润的土壤中,有些细小的沙石,还有水草的根须。
随后将泥土放在鼻尖下嗅了嗅,一股浓烈的土腥味钻入鼻腔,并无特别浓烈的尸臭,但好像隐约透着一丝铁锈味。
孙录事运笔如飞,“验:此地泥土色深,质湿,含沙石,根须,嗅之,盖水渗土中,土腥味重,隐有铁锈气,待察…”
楚潇潇用指尖将泥土拨弄开,平铺在手上。
忽然,她在几缕缠绕在一起的水草根须中,发现一点只有小半个绿豆大小的硬物。
用镊子将其夹起,置于一块白色的绢帕之上,“碎片,蓝色,似釉,磨圆度甚高,应为女子随身配饰,可能与埋藏物有关。”
孙录事笔尖一顿,立刻记下:“新得证物:彩蓝釉碎片一,细小,豆大,圆润,疑女子配饰,发现于表层湿泥,距腿骨发现点西三步…”
李怀站在一旁一直看着孙录事手书,不由得感叹:“坊间都说大理寺楚大人精于勘验,精细甚微,一丝一毫都不曾遗漏,今日得见,果然所言非虚。”
面对李怀的赞叹,楚潇潇并未做出反应,而是立即起身,将目光射投向了河岸旁一片茂密的芦苇丛。
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