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隐晦提醒 (第2/3页)
,只是听闻你今晨便要西行远赴凉州,特叫那小厮在大理寺门前迎你,没有耽误你的行程吧?”
楚潇潇急忙起身,恭敬地答道,“阁老言重了,能得阁老教诲是潇潇的荣幸,至于行程嘛,不妨事,随时都可以出发的。”
话虽这样说,但凉州之行,兹事体大,她的心中不由得揣测着狄仁杰的意图。
“如此,那便好…”狄仁杰微微颔首,目光温和地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这才慢慢说道:
“西北重镇,凉州为先,而那里的局势错综复杂,盘根错节,远非一桩骸骨案那么简单…”
“阁老的意思是?”楚潇潇顿感疑惑,听狄仁杰的话外音,似乎早已注意到凉州的情况。
狄仁杰语气平缓,脸上依旧是一副看不出任何变化的笑容,“马场、军械、边贸、突厥、朝堂…可以各方势力交织其间,水深浪急…此去,就是闯入龙潭虎穴,你可知其中凶险?”
楚潇潇面无表情,说话似平日里一般,却带着毫不动摇的决心,“潇潇明白,但冤死者的骸骨尚停留在大理寺,真相不明,纵然刀山火海,亦不敢退!”
“好一个奇女子!”听着她这番豪言壮语,狄仁杰虽表面对其赞赏有加,但眼神却几不可察地黯了一下,看向她的目光里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像是惋惜,又像是勾起了一些沉痛过往的回忆。
他轻轻叹息一声,声音也随着低沉了几分:“你父亲楚雄…性情刚直,能力卓著,在凉州十年,吐蕃、突厥秋毫不敢来犯,被皇帝称作‘西北庭柱’,可惜啊,实在可惜,天不假年,谁料想碎叶一战,楚雄竟然…”
他忽然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眼睛望向院中,目光悠远,过往的种种仍历历在目。
“说来也惭愧,当年他出事时,老夫远在洛阳,虽觉此事颇有蹊跷,但谁曾想契丹李尽忠率兵犯崇州,而朝中又…唉,诸多牵绊在身,竟未能深究下去,只道楚雄亡故,始终是老夫心中一桩憾事啊。”
楚潇潇的心猛地一跳,抬头看向狄仁杰,父亲去世后,朝中对此多是讳莫如深,鲜少有人如此清晰地表达过惋惜或者怀疑。
狄公所言,虽然看起来像是随口感慨,但在她听来,反倒是意有所指。
莫非…狄公与父亲当年交情匪浅?
不然,对于当年之事,狄公断然不会如此怀疑,而且,看这个架势,似乎其中另有隐情。
她强行压下心中激烈翻涌的情绪,谨慎道:“狄公的意思是?”
“啊,没什么,没什么,老夫只是提醒你一下…”狄仁杰却话锋一转,不再揪着往事深谈,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冷静。
“凉州,西北重镇,军事要冲,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此番查案,明处有凉州一众官吏,还有驻扎在西北的左威卫麾下诸军,似这些浮在表面的反倒很好应对,但暗地里恐有冷箭,须得步步为营…”
他略微顿了顿,接着说道:“破案不能仅凭自己的一腔热情,除了敏锐的洞察力之外,还要有在危急时刻能够自保的能力,当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就算是将案件线索斩断,也得首先保证自己活着,只要活着,线索总会再找到的。”
楚潇潇缓缓点着头,对狄仁杰的劝勉自然是要听从的。
“对了,还有一事老夫差点忘记了…”狄仁杰捋着自己的胡须,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嘴,“太子将东宫的魏铭臻擢升为凉州折冲府折冲都尉,保护你此行的安全,此人身手不凡,心思十分缜密,确是不可多得的得力臂助…”
“然其及同行金吾卫,终究是东宫的人,太子虽说现在是太子,但皇帝那边…”
狄仁杰欲言又止,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接着出言提醒道:“有些事情他可助你,可有些线,也可能会断在他手上,如何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需要你随机决断,权衡后再行定夺。”
楚潇潇若有所思,良久才缓缓开口,“潇潇谨记狄公教诲,此番前去,一定处处小心,事事留意。”
狄仁杰的一番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