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查验卷宗 (第2/3页)
官署院外的滴壶响了三次。
堂下站立的马场众人,眼神中各有各的忧思与悸动。
堂内静得可怕,只能听到纸张翻动发出的沙沙声,和官吏们轻微的喘息声。
楚潇潇首先注意到的便是关于军马粮草的记录,因为那片毒草就掺和在草料中。
近五年来,山丹军马场的草料采购源头主要来自三个方向…河西草场,凉州官仓,以及通过丝绸之路前来的西域商队,以回纥和粟特人为主。
数量、入仓时间、负责接收粮草的官吏名单还有这些草料最终的去向,都记录的颇为清晰。
“孙大人…这里本使有些疑问…”楚潇潇手中捧着一卷书册,眼睛在上面扫视了一圈,想到今日暴毙的马匹,所食正是以苜蓿为主的草料,于是转头问道。
“去年秋天,这批从西域‘康国’商队手中购得的苜蓿干草,数量较往年同期多了近三成,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孙康连忙上前一步,躬身回答,“回勘验使大人,去年一整年,祁连山北麓遭遇春旱,整个河西牧草长势不佳,供不应求,朝廷虽对山丹军马场优先配比,但奈何数量有限…”
接着,他伸出手给楚潇潇指了一下身后桌子上放着的几本卷宗,接着解释道:
“故而,下官请示凉州刺史与都督府后,加大了西域草料的买卖数量,以补马食不足,此事有刺史府的批文,还有夏官尚书的亲笔回复,您尽可查验。”
随后便示意一旁的主簿,在桌上那堆卷宗中找出了相应的批复公文,手续齐全。
楚潇潇接过与李宪一同查看。
“行文,格式,入库记录皆无纰漏…”李宪盯着这几份批文看了好久,缓缓说道,
“与太仆寺存档的祁连山春旱、夏官关于河西军马场事的批复时间吻合,笔迹、印章所用也没有其他问题。”
楚潇潇微微颔首,暂时将这份卷宗放在了一边。
这时,魏铭臻拿着一卷册子走了过来,“王爷,楚大人,你们看这个…”
二人顺着魏铭臻手指的地方看去,这里有一处明显的官吏调动记录:“载初二年三月,马医张世安乞骸骨告老还乡,由其副手接任马医,这张世安是何人?”
孙康恭敬地答道:“张老医官在山丹待了近五十年,经验非常丰富,且德高望重,在他手下得到救治的马儿没有上万也差不多,后因其年老体衰,思念中原故土,故而请辞…”
而后又侧着头瞥了一眼旁边低着头的现任马医刘三,“这位刘马医则是张老的亲传弟子,技艺虽不及张老那般出神,但也勤恳尽职,跟着张老在山丹也有小三十年了,熟悉马性,寻常病症皆能应对。”
李宪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继续翻看着箱子中剩余的卷宗。
翻阅持续了一整天,期间楚潇潇又陆续询问了几处账目上的细微出入,诸如某月马匹损耗较多,某日进草料数量减少亦或增多,某批草料较边境互市价格略高等等。
种种问题,孙康皆能对答如流,并且从卷宗中找到相关记录或当时的具体情况。
李宪和楚潇潇也对此一一查验对照,确定其解释合情合理,没有任何纰漏之处。
待最后一本卷宗合上的时候,窗外的天空已映成了火红色。
暮阳西垂,几人竟然没有从这些卷宗中发现任何可疑之处,亦没有人为造成的漏洞。
所有的记录都严丝合缝,合乎朝廷法度,件件有据可循。
楚潇潇眉头微微蹙起,与李宪快速地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深深的疑虑。
她鬓角上的几缕发丝紧紧地贴在面颊上,一时间不知道是屋内憋闷导致的还是这些卷宗后面蕴藏的阴谋让她有些不寒而栗。
这些卷宗太干净了,干净得不像一个管理着拥有成千上万马匹和庞大草料物资的边塞军马场。
一环扣一环,没有一点漏洞和错误,这种过分的完美,本身就显得极其不自然。
李宪的身体慢慢靠向楚潇潇,微微前倾,用只有两个人能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