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疑云更深 (第2/3页)
音说道:“他与狄公颇有渊源…”
“狄阁老?”楚潇潇心中一动。
李宪颔首,脑海中飞快地回忆着九寺五监中自己翻阅过的卷宗,“狄公曾任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和幽州大都督,亦曾代天巡牧,提拔的将领不在少数,王孝杰便是其中之一,虽无明证,但朝中尽知他是狄公最为倚重的大将之一,莫非…”
他眼中闪过一丝惊疑,“王孝杰此次私下来山丹,并非为了索马,乃是奉狄公之命,暗地里调查些什么?”
这个猜测一旦浮现,便迅速在他心中变得清晰起来…离京前狄仁杰对楚潇潇的叮嘱,此刻与王孝杰的行为似乎隐隐对应上了。
但随即话锋一转,脸上的难色又一次浮现了出来,“不过,即便有狄公的授意,他一个武将,远在崇州,来此又能查到什么呢?而且根据周奎所言,似乎并没有查到什么就被孙康以律法挡了回去。”
楚潇潇沉默了片刻,指尖轻轻拂过地图上山丹马场的位置,眼中精光一闪,似乎发现了什么关键所在。
她抬起头,看向李宪,言语间十分肯定:
“王爷,或许我们都想复杂了…以狄公之智,咱们想到的,他老人家只怕早已想到,若真授意王将军前来,那么所查之事,必然与其息息相关。”
她思考了一会儿,一字一顿地说道:“王孝杰是武将,统兵之人最看重的是什么?”
“兵器…铠甲…战马…军饷…兵源…这些都是大将们考虑的事情。”李宪不明就里,顺着她的思路往下想着。
楚潇潇忽然笑了一声,冲着李宪挤了挤眼,“王爷,山丹…有什么?”
“马!”李宪闻言一怔,似乎有点明白了她的意思。
楚潇潇点了点头,语速忽地加快了许多,“我推测,王将军很可能是察觉了山丹马场的马匹可能存在问题…或是数量上的蹊跷,或是品相上的隐患,甚至可能…与某些不明去向有关…”
见李宪还是有点懵,她继续解释道:“他借口索马,实则是想借此进入马厩亲自查验马匹状况,但没料想到孙康及背后的人,警惕性很高,根本不容他深入,直接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将其拒之门外,让他无功而返。”
李宪听得豁然开朗,猛地一拍大腿,“合理,非常合理,本王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他一定是发现了什么端倪,可惜…打草惊蛇,反而让对方更加警惕了起来。”
紧接着他叹了口气道:“可惜王将军远在崇州,远水解不了近渴,咱们一时间也不知他究竟发现了什么…”
“王爷,无论他发现了什么,都印证了我们的判断…这山丹马场,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风平浪静,这汪水,浑得可怕…”
她语气陡然转冷,“孙康,能如此干脆利落地拒绝一位实权大将军,要说背后没有人撑腰,绝无可能。”
房间内陷入短暂的沉寂,唯有烛台上的火苗噼啪作响,映着两人晦暗不明的表情。
“你如何断言孙康背后一定有人扶持?”李宪盯着摇曳的火光,脸色又沉了下去。
“这就是我发现的第二处疑点…”楚潇潇从袖中取出几份她白日里以“需细查”为借口扣下的卷宗,摊在桌上,手指点向其中几处孙康的签名和批文,“王爷请看这里…”
李宪凑近仔细观察,并未觉得有何异常,孙康的笔迹没有什么差别,而批文也合规合矩。
然而,随着楚潇潇指尖在上面不停地游走,反复对比不同时间内孙康的批复,他渐渐看出了门道。
“这些名字…乍一眼看去没有什么异样,但细看之下,笔锋的顿挫,墨色的浓淡,甚至收笔之时的力度…”李宪有些不确定地呢喃着,“这…这似乎…并非完全出自一人之手啊?”
楚潇潇肯定地点了点头,“王爷好眼力,能看出虽然模仿的非常像,足以瞒过寻常检查,但细微之处仍有些差异,尤其是这几份涉及‘试验新饲法’单独调用精料豆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