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 5 章 (第3/3页)
不知道藏在哪个犄角旮旯的书掉了出来。
连嬅把书放在桌上,心想:怎么还漏了一本,等会儿也送去书房吧。
早餐是简单的白粥配腌白菜,吃完饭,张居正就得收拾东西去府学。军户里每一代只有一个孩子能读书,六岁的张居敬只能留在家里,陪着不满周岁的弟弟张居易玩。
连嬅把房间里那本《周礼注疏(卷一)》拿进了张居正的书房,出于轻微强迫症顺手帮他整理了一下桌面。
有一张写废了的竹纸,微微泛黄,就放在书桌左上角。
端正标准的馆阁体,像印刷一样写着“苍生有望山中相,白首愿观天下O”,最后一个字被墨迹晕染坏了,但依稀能辨认出是个“平”字。
这是张先生的诗。
想到那个清瘦刚明的老头,连嬅的情绪蓦然低落下来。张孚敬病逝于今年二月份,讣告送来时,南巡的车马刚到承天府不久。
她盯着那个糊成一团的“平”字满怀哀思,又猛然一惊:这应该是原本那个病死在荆州府路边的“朱连嬅”的伤感,怎么会作用在现在的“连嬅”身上?
“当、当”,书房门口传来两声指节敲击门框的声音,她扭过头,泛红的双眼正好看见靠在门边的张居正。
——男神你不是上学去了吗?
书房没关门,张居正走进房间,拿上险些忘了带的课业,视线在连嬅手里捏着的竹纸上一瞟,疑惑地顿了顿。
事情是这样的,你听我狡辩……
“耳房里有本书没带过来。”连嬅指指那本《周礼注疏(卷一)》,然后乖巧地低下头,小声解释,“我看桌上有点乱,想顺便收拾一下,不小心灰进了眼睛。”
有句话叫做,撒一个谎,就得用无数个谎言来掩盖,这就是谎言的无限膨胀。
“我看起来很可怕吗?”张居正笑了一声,“怎么你一见我就一副鹌鹑样?”
明明面对母亲和祖父都表现得挺自如,一到自己这边就总是战战兢兢的。
这叫瞻仰!你不懂!
连嬅默默在心底纠正。
“小书房确实灰比较大。我不常在家,你识字的话来这里看看书也好。”他说着,又补充了一句,“不过,这里的书都没什么意思,你不一定看得下去。”
连嬅抬起头,见他神色温和坦然,的确看不出一点被冒犯的意思,终于松了口气。
“多谢公子。我识字不多,也未必看得懂呢。”
这是谦辞,但张居正的话的确没有一句虚言。
明代从乡试到会试皆以五经取士,即《诗》、《书》、《礼》、《易》、《春秋》,张居正专治《礼》,他书房里放的除了四书就是《礼记》以及各种注释和参考书,对连嬅来说,效果堪比催眠药。
他也的确不常在家,府学里提供住处,除了每月初一十五放假回趟家,或者偶尔缺东西了回来拿,其他时候还是住学校更方便。
这一天是四月初二,此后一周,连嬅都没有再见到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