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头纱吻 (第1/3页)
王家狭小的外屋里,两家人围坐在拼凑起来的餐桌旁,气氛比起刚才轻松了不少。
王母和陈母张罗着端上最后一道菜,王父已经给陈父倒上了散装的二锅头。
“来,老陈,走一个。”
王保国举起酒杯:“为了这帮不省心的小子,也为了咱们这操不完的心。”
陈父话不多,只是默默举杯,两人碰了一下,都是一口闷掉。
辛辣的酒液下肚,驱散了些许晚间的寒意。
酒过三巡,话题自然又绕回到王盛的计划上。
大人们讨论着厂里哪些领导说话管用,哪些部门可能暗中使绊子,更多的是对市场前景的担忧和一点点被酒精催生出的希望。
王盛和陈良两个小辈很快吃完,见大人们聊得正酣,便默契地使了个眼色,一前一后溜出了闷热的房间,来到筒子楼公共走廊的窗边。
四月的夜风带着凉意,吹散了屋内的酒气和喧嚣。
楼下生活区星星点点的灯火和远处帝都逐渐亮起的霓虹勾勒出两个年轻人朦胧的轮廓。
“嘶……真他妈冷。”
陈良裹了裹外套,靠在斑驳的公共走廊围栏上,看着王盛:“盛子,我是真服你了。一个人就敢往韩三坪家里闯?你真一点不怵?”
“初生牛犊不怕虎呗。”
王盛没心没肺的笑了笑。
他前世在底层摸爬滚打,为了拉投资见各种老板、制片人,自尊心和脸皮早就被磨没了。
陈良啧了一声,压低了些声音:“私下里骂老韩是‘韩老虎’的人可不少。94年他上来当厂长的时候,厂里都乱成啥样了?各个山头林立,光领钱不干活的关系户一堆。
他上来就挥刀子,砍预算、削编制、查账目,管你是什么背景什么派系,不干活就滚蛋,真被他收拾下去不少人,打得那帮老爷们哇哇叫,愣是把歪风邪气给刹住不少。”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不过骂归骂,大家心里也清楚,要不是他这几年拼命在外面找钱,拉项目,搞合拍片,又把录音录像公司那些三产搞起来,厂里怕是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总之,这家伙是个狠人。
反正我见着他,腿肚子都有点转筋。你是这个!”
陈良说着话,冲王盛竖了下大拇指。
王盛默默听着,心里对韩三坪的认知清晰了许多。
前世,他虽听说过韩三坪的赫赫威名,但没见过真人。
今日见一面后,发现对方确实是兼具铁腕手段,有务实精神、开拓精神的强势人物,难怪能在日后主导电影行业改革。
“咱们这个事的开头算是迈出去了,开弓没有回头箭……”
王盛换了个话题:“接下来就得真刀真枪干了。五万块启动资金,得精打细算。团队的人选,也得开始琢磨了。”
陈良立刻来了精神:“对!得找靠谱的!要我说,就先从咱们这帮一块玩到大的兄弟里找。大刘、猴子、小兵他们,爹妈不是灯光、录音就是道具车间的,咱们知根知底,手上也都有点技术活儿,用着放心!”
他随即脸上露出嫌恶的表情:“那些坐办公室的,保卫科、人事科、宣传科的那帮孙子家的孩子,可千万别招!本来就跟咱们不对付,上次去讨要说法,保卫科下手最黑的就是他们!
再说了,咱们爹妈是干技术的,跟他们那帮搞管理的,从来就尿不到一个壶里。请神容易送神难,别到时候活没干多少,屁事一堆,还得防着他们背后捅刀子。”
王盛点点头,陈良这话话糙理不糙。
创业初期,团队信任和执行力至关重要。
技术岗子弟们从小在厂里耳濡目染,有技能基础,家庭背景相似,利益一致,且刚刚经历“失业”打击,更有动力抱团拼搏。
而管理岗子弟,关系错综复杂,难免有眼高于顶或者心思活络的,不利于初期团结。
“嗯,前期的筹备工作,就咱俩先顶着。”王盛认同道:“等业务跑起来,需要人手干活的时候,优先找大刘他们几个。技术好,人也实在,关键是信得过。”
“没错!就得这么干!”
陈良见王盛采纳自己的意见,高兴地拍了下公共走廊的围栏。
……
接下来的几天。
王盛的脑袋自从拆了线,便立刻开始了高速运转。
在王父和陈父的奔走下,另外两位关系过硬、家里同样有子弟待业的技术老职工也愿意做担保人。
王盛拿着四人联合签名的担保书和详细的用款计划,再次见到了韩三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