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语不惊人死不休(改) (第3/3页)
眼睛盯着,多少项目等着,不可能给你一个试点项目投入这么多现金,风险太大,也没这个规矩。”
王盛早就料到如此,他没急着开口。
需要一百万采购设备,真不是他忽悠韩三坪。
如果按照李卫国的算法,全部使用家用级设备,压根用不到一百万,小几十万就能搞定。
但家用级门槛太低,无法对当下的婚庆录像市场形成降维打击。
王盛要做的,不仅仅是在高端市场做到降维打击,低端、中端、中高端市场,同样要做到降维打击,而想要做到降维打击,就要采用至少是业务级这个档次的设备。
见王盛面色不变,很沉得住气,韩三坪想起方才看的合同,忍不住吓唬王盛道:“你要是无法如期完成紫房子的订单,可是要赔付五十万违约金的,赔不起,可是要蹲监狱的。”
王盛眉头一挑,朗声道:“五十万算什么,京城每年至少有八万对新人结婚,人均结婚消费就算只有一千块,整个婚庆市场,也有着一亿的规模,未来随着消费升级、工资上涨,说不定能达到十亿、甚至百亿规模,我要是能啃下来全国50%的婚庆录像细分市场,这辈子都不用愁了,还能接济接济咱们厂,投几部电影玩玩。”
“你小子真是能吹,都快赶上牟老板了……”
听王盛张口就是上亿、百亿,韩三坪由不得联想到了他常常去拜访的一位投资人——用罐头换飞机的牟老板,那家伙更是吹牛批吹的没边了,说要给喜马拉雅山装电梯……随即忍不住吐槽了句。
不过,仔细一想,还真他妈有可能!
可厂里……
不对。
这小子这么气定神闲……
有后手!
韩三坪盯着王盛,问道:“你小子有解决办法就说出来吧,我看看能不能找点灵感。”
“借钱呗……”
王盛语出惊人:“厂里技术职工家庭,少说也有五百家,这几年影视行业虽说仍是寒冬,但比过去好多了,赚外快机会也多,每家有个两千块的存款也不稀奇,我一家一家跪过去,讲明白业务前景,带他们全家一起发财,我就不信凑不齐这一百万。”
嚯哟,这年轻人!
韩三坪的目光中,由不得闪过一丝赞赏。
这小子有他当年在峨影厂破釜沉舟搞“盒带电影”的那股子劲了。
那是发生在80年代的事……
而80年代的“盒带电影”,往往会带点颜色内容。
但不管怎么说,韩三坪靠着“盒带电影”,给峨影厂带来了一年四百万的创收,为峨影厂留下了宝贵的复兴资金,这也是韩三坪能被调来北影厂当厂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嗯……”韩三坪沉吟了一下:“找工人集资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我当年……”
韩三坪话音忽然一转道:“现在的工人,确实比以前富,80年代的时候,工人兜里可没有这么多钱,不过,你这个集资方式不妥,太不体面了。”
王盛谦虚请教:“厂长,您说怎么办。”
韩三坪打量着王盛:“那80%的股份还没分吧?”
擦,还以为你忘了这茬子事了。
王盛目光平静的摇摇头:“没有,公司初创,人员还没有稳定下来,不好分。”
韩三坪仿佛看穿了王盛的心思,像只老狐狸一样,唇角微微勾起道:“年轻人,不要总想着吃独食,人力有时穷,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会做蛋糕还远远不够,得会分蛋糕。厂里持有的股权不能变,要不然我和厂里其他领导不好交代,你们也不好再留在厂里办公。”
“明白了,厂长,我回去写个方案。”
“去吧。”
韩三坪眼含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