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21:相亲节目(求月票)

21:相亲节目(求月票)

    21:相亲节目(求月票) (第3/3页)

玉带着几个姑娘与银行派过来的工作人员,忙得脚不沾地,点钞、开收据、登记造册,桌子上堆满了成捆的钞票。

    陈良带着几个能打的北影厂子弟与互相看不对眼的保卫科几人,共同维护着秩序。

    保卫科手里不止有枪,还他妈有炮,从这点出发,甩开陈良等人至少几个时代。

    如王盛所料,确实有十几户人家昨天一时冲动,回家后仔细一商量,或是钱不凑手,或是终究觉得风险太大,今天过来歉意地表示放弃。

    但他们空出的份额,几乎瞬间就被闻讯赶来的其他家庭,或者像钱前进这样之前没赶上趟的管理岗人员填补了。

    到了下午下班时分,最初计划的一千份分红权,全部确认售出,募集资金整整两百万元!

    银行特意加班,派来了运钞车和武装人员,加上保卫科的武装力量,把两百万运回了银行,存进了“影像记忆”的专用账户中。

    ……

    忙完的王盛,约北影音像公司广告部的刘主任,刘旭日,到北影厂附近新开的一家餐馆吃饭,聊聊紫房子赵经理介绍的广告项目。

    原本,王盛想着,给紫房子拍个企业宣传广告就得了,但转念一想,万一紫房子卡尾款怎么办,反制措施也有,不把成品交给客户就是。

    可这不是长久之计,得把‘影像记忆’的名声打出去,成为婚庆录像市场的主导方,而不是被紫房子或其他婚庆公司拿捏。

    王盛思来想去,决定忽悠紫房子多投些钱,把广告延长成一档‘相亲综艺’,顺带打通和电视台的关系,为以后进军影视圈做下铺垫。

    但王盛和京城电视台不熟,需要和京城台颇为熟悉的刘旭日帮忙牵线搭桥。

    “相亲节目?”

    刘旭日听完,思索了下:“京城电视台已经有一档了,叫《今晚我们相识》,1990年推出的,参加节目的嘉宾涵盖普通老百姓、高知、离退休干部等群体,当年非常火,被外媒视为改革开放后国人观念变化的一个标志,我那时刚到京城电视台工作,也被这种新颖的节目形式惊讶到了。

    要说国内最早的电视相亲节目,貌似是晋省电视台88年搞的《电视红娘》,但影响力完全比不上《今晚我们相识》。所以,你想跟京城电视台合作相亲节目,完全没有可能。”

    王盛心下一沉,他还真没了解过国内相亲节目的发展。

    刘旭日说的这些节目,其实是国内第一代相亲节目,以服务为主,娱乐为辅。节目氛围相对严肃、真诚,目的是“促成姻缘”。嘉宾多是普通人,讨论话题相对保守。或是直接通过电视介绍自己并提出择偶要求,然后等来信。

    而王盛前世关注到的相亲节目,是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第二代相亲节目。

    这一代相亲节目,讲究娱乐性,话题性。节目追求收视率,嘉宾选择上更看重表现力和话题性,真实性常被观众质疑。

    不再是简单的婚恋服务,而是一场社会价值观的真人秀。

    《非诚勿扰》也是王盛即将要抄的相亲节目创意。

    王盛仔细询问了下《今晚我们相识》的节目形式,发现和要抄的《非诚勿扰》完全不同后,才接着问刘旭日:“刘哥,那京城电视台下面的子频道呢?”

    刘旭日稍作思考道:“有合作的可能,京城电视台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王盛这时从口袋摸出一个信封,塞到了刘旭日的公文包里:“刘哥,那您看能不能帮忙做个中间人。”

    “诶?!你这是干嘛!”刘旭日忙伸手去掏。

    “一点点车马费,上次投放广告的事,还是多亏您搭了把手,才助我们在京城一炮而红,一直想请您吃个饭来着,结果今天请您吃饭,又是要请您帮忙,你不让我表示表示,我自己心里都难安啊~”王盛拦住刘旭日伸出的手,解释道。

    王盛还是挺喜欢这一点的,这个年代送礼是真办事,而且送礼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直来直去就行,要是再过几年,他这样塞钱,对方可就要学乌鸦,发飙,掀桌子了。

    刘旭日一副‘你害苦了我’的表情道:“唉,我这人向来正直,奈何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迎来送往、牵线搭桥都要用钱,奈何哥哥我工资也不高,不然,何须你出钱。”

    “我自是体谅哥哥的,来来来,刘哥,喝酒喝酒……”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