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荒城接印 (第2/3页)
空便是欠债,兵丁名册上倒有百余人,实则能点出的老弱病残不足三十。冯伦絮絮叨叨说着困难:土地贫瘠,商路断绝,海盗时常骚扰,百姓逃的逃,死的死…
颜惜夕安静听着,并未多言,只是仔细查看了所有文书印信,确认无误后,平静地接受了象征城主之权的铜印和鱼符。
“冯大人辛苦了,此后之事,交由本官即可。”她的语气平静无波,却自有一股令人心安的力量。
冯伦千恩万谢,几乎是逃离般当日便带着寥寥几个仆役离开了这座他无力回天的城池。
是夜,颜惜夕站在沽源城低矮的城墙上。
夜风猎猎,吹动她的衣袂。脚下是沉睡(或者说昏死)的城池,远处黑暗中,传来沧澜江入海口低沉澎湃的潮声,带着咸腥的水汽。
手中冰凉的铜印提醒着她,从此刻起,这座荒芜的城池,连同它辖下的土地、海岸线,以及那未知的、可能蕴藏资源的山区,正式归于她的治下。
站在这里,呼吸着自由而凛冽的空气,颜惜夕心中涌起的,更多是掌控命运的笃定和开创局面的豪情。
这里,将是她的根基,她的起点。
“青柳,”她轻声唤道,“取纸笔来。”
回到临时收拾出的书房(原冯太守的书房,同样家徒四壁),油灯如豆。颜惜夕铺开粗糙的纸张,提笔蘸墨,眸光在灯火下熠熠生辉。
她开始书写规划,思路清晰,落笔飞快:
一、安民固本,招揽流散:
清查户口田亩: 明日即刻张贴安民告示,组织可靠人手逐户清查登记现存人口、可用田亩、房屋资产,摸清家底。
以工代赈,吸引流民: 以城主府名义,宣布将以粮食、盐铁为酬,招募壮劳力参与城墙修补、道路整修、港口清理等工程。消息可逐步放至周边州县,吸引流亡百姓回归或迁入。
发放粮种,鼓励垦荒: 开仓(虽几乎无粮,需尽快筹措)借贷粮种、简单农具,鼓励百姓开垦城外荒地,承诺三年内赋税减免。
二、疏通商路,搞活贸易:
清理港口,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