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只够遮住一人的小雨伞 (第1/3页)
好的作品,看中的人自然也会很多。
何况,城寨的几天连载也证明这部小说的市场效果。
既然陈文彬第一个选择《新报》,尹志伟自然不会让这种优势白白浪费。
千字80元,
比新人作家略高,对比有名气的作家略低。
而且,这还是第一卷的价格。
如若小说市场反馈不错,后面几卷的稿酬会酌情去增加。
可能是之前受到不小挫折,吃多了粗糠。
面对如此丰厚的条件,陈文彬连下一家都懒得问,直接一口答应。
这個年代的香江版权意识很差,除开不能一搞多投。
其他的几乎没有硬性的要求。
当然,不乏那些想浑水摸鱼,欺负新人的报社。
正常而言,小说在报纸上刊登,报社只要连载权。
如果作家想要出版,报社有出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再次相谈。
如果报社没有出版条件,或者价格上没有谈拢,他们也不会拦着你去找其他出版社。
这也是人人都知道金镛很抠门,为何那些小说作家都对《明报》趋之若鹜。
原因自然是金镛和《明报》这两块招牌。
就拿倪眶来讲,他在《明报》一个月稿费大约六七千的样子。
但他同时又在其他报纸上撰稿写文,稿酬可达数万。
关键是,他借助《明报》这块招牌,让自己在跟其他出版社谈条件时占据议价权。
吃过午饭,
陈文彬也没多逗留,陪着周惠敏去学校练歌。
海选的时候可以通过邮寄录像带的形式参赛。
她的音乐老师帮着伴奏,她只需要对着镜头好好表现就可以。
但月底的15强争夺赛就不能再用录像带了,30位选手要在同一天去华星总部试镜。
又是原创歌曲,这个时候就得有人帮忙伴奏,不然她就得一边弹钢琴,一边演唱。
虽然周惠敏钢琴弹的还不错,能教小学生,
不过,唱功却很一般。
能在海选时脱颖而出,主要因素还是陈文彬写的这首歌不错。
罗大佑作曲,简宁填词的《人生何处不相逢》,
哪怕提前好几年问世,依然杀伤力极大。
周惠敏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