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调查方向——复仇与“伪装” (第3/3页)
谜团,拉回到了“人”的领域,一个极其可怕、极其聪明的“人”的领域!
“擅长伪装……扮演……”小林喃喃自语,猛地抬起头,“陈浩!他是演员!而且是极其出色的演员!他最擅长的就是……代入角色,变成另一个人!”
这一点,成为了张涛这个大胆假设最有力、也最惊悚的佐证。
“没错!”张涛重重地点头,“如果是他,他完全具备这种能力!不仅是演技,还有他对目标的恨意,足以支撑他进行长期、耐心、细致的准备和扮演。”
会议室的氛围瞬间逆转。先前怀疑的论调被一种新的、更加专注和紧迫的探究欲所取代。
“所以,”老李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锐利,“我们之前的监控排查方向错了!我们一直在找可疑的、鬼鬼祟祟的身影。我们应该找的是……‘不和谐’!”
“对!”张涛肯定道,“重新排查两个案发现场周边所有的监控录像!不仅仅是案发前后短时间内,要扩大到案发前数小时,甚至数天!不要寻找‘可疑的人’,要寻找‘不和谐的点’!”
他详细阐述:“比如,在赵辉所住的高档小区,留意是否有某个维修人员出现的频率、时间点略显异常?或者其行为举止与真正的维修工有细微差别?在李婷的派对现场,有没有哪个侍应生或工作人员,其眼神、姿态、活动范围与其他员工有难以言喻的差异?或者,有没有一个本该熟悉的面孔,却出现了某个瞬间的、极其短暂的‘出戏’般的表情?”
“还有访问!”另一名刑警补充道,“重新访问现场的所有相关人员,不再问‘是否看到可疑的人’,而是问‘是否有哪个工作人员让您觉得有一点点不自在?’、‘有没有谁的某个动作让您觉得不太像干那一行的?’这种极其细微的感受!”
调查方向被彻底扭转。从寻找暴力痕迹,转向寻找精妙的心理操纵痕迹;从寻找闯入的陌生人,转向寻找完美伪装的“身边人”。
散会后,专案组立刻投入了新一轮的工作。海量的监控录像被再次调出,但这次,侦查员们带着全新的“滤镜”去审视每一帧画面。他们不再寻找黑影与诡异,而是试图从那些穿着制服、忙碌穿梭的“合理”身影中,辨别出哪一个可能隐藏着冰冷的杀意和卓越的扮演技巧。
这是一项极其枯燥且需要极致耐心和洞察力的工作,如同大海捞针。但他们现在有了明确的目标:找出那个幽灵般的“伪装者”,那个游走在舞台与现实之间,将复仇视为终极演出的——名角与杀手。
张涛站在白板前,看着“伪装”那两个大字。他知道,这只是推理,距离证据依然遥远。但他感觉,他们终于摸到了那根隐藏在黑暗中的线头,尽管它纤细得几乎难以察觉。追踪一个看不见的凶手很难,但追踪一个随时可以变成任何人的凶手,无疑更难。这场较量,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更危险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