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两人谈文学 (第2/3页)
“他的语言太罗索,形容词,排比句,用得太泛滥,让人承受不了,我不欣赏,也不喜欢。”
“这恰恰是他的风格所在。读他的作品,你不会与任何一个人的作品混为一谈。甚至于不用看他的名字,只看一段他写的语句,你就能知道是他的作品。《活动变人形》是他的成熟之作。最近他又出版了《暗杀3322》和《失态的季节》等作品,也都不错。”
“真没看出来,你的文学修养也这么高。读了这么多书。”刘锋脸上露出了惊讶和敬佩的表情,笑容更显得妩媚动人啦。
“华文作家,你最喜欢哪一位?”争华问。
刘锋思索了一下说:“我喜欢张爱玲,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你为什么喜欢她呢?”
“因为我感觉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文字在她的笔下,被赋予了真正的生命,她那些文字,你读后,会刻骨铭心,能钻进你的骨髓里去。”
“我没读过她的作品。”
“应该读读她的作品,每一个喜欢张爱玲的人,都会对她的书喜爱有加。阅读她的作品,能给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感也只有从她的作品里才能得到,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读别的作家的书你或许能升华思想,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只有读张爱玲的书你才能感觉到快乐。”
“那我应该找她的书读一读。”
“应该好好读一读。”
“她的哪一部作品好呢?”
“我特别喜欢《十八春》,即便故事带着几分悲剧色彩,读起来却仍能让人感受到一丝暖意与愉悦。”她稍作停顿,继续说道,“张爱玲的文字满是烟火气,可这份世俗却被她雕琢得极为精致,放眼文坛,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做到这般的人。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生活乐趣的捕捉与描绘,实在是精妙到了极致!她的才华,就在于能发现生活里藏着的趣味,再用笔把它写出来分享给大家,让每个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张爱玲最出名的作品集叫《传奇》,其实用‘传奇’二字来概括她的一生,再合适不过。她出身显赫世家,可惜到她这一代,家族的荣光已走到尽头。童年的她过得并不幸福,父母早早离婚,父亲甚至曾放话要杀她。后来她逃离父亲家投奔母亲,可没过多久,母亲就远赴英国。她原本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只能转去香港大学就读。眼看就要毕业,香港又遭遇沦陷,她没办法,只好回到上海。而她与胡兰成的婚姻,更是她人生中一场巨大的不幸。张爱玲的性格里藏着太多矛盾:她既擅长把艺术融入生活,又能将生活过成艺术,是个懂得享受的人,可同时,她对生活又有着极强的悲剧感知。她是名门小姐,却骄傲地说自己是靠双手谋生的普通市民;她心怀悲悯,总能看透普通人‘可笑’行为背后的‘可怜’处境,可现实生活中的她,却显得有些冷漠疏离;她明明深谙人情世故,待人接物和穿衣风格却向来随心所欲,坚持自我。她在文章里像和朋友聊天一样亲切,却始终与读者保持着距离,从不让外人窥探到她的内心世界。上世纪四十年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