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南城寻踪 (第1/3页)
南城绣坊一带,与贡院对面的清贵截然不同。
此地乃是京师织造作坊汇聚之处,来到此处,机杼的嗡嗡声不绝于耳。
穿梭于街巷间的织工、绣娘和采购的客商构成了一幅繁忙的图景,也显示出此地织造业的繁荣。
一辆青布马车停在绣坊入口处的空地上。
从车上下来一个妇人,只见她身着半旧不新的素色布裙,未施粉黛,发髻简单挽起,只插着一根木簪。
她正是婉儿。
身后是阿苦和一名丫鬟,她俩正和马夫从车上往下卸桌椅、药箱等物。
待桌椅摆放完毕,阿苦在桌前挂一块写着“白玉堂义诊,只诊妇孺”墨字的白布。
白玉堂义诊,在京师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人们看到“白玉堂”三个字,就会想到周婉儿。
义诊摊立起的时候,正是辰时、街巷上的人逐渐增多之时,得到消息,穷苦的市井妇女纷纷云集而来,然后又通过这些妇女之口将消息传遍了绣坊几条街巷。
很快,婉儿的摊前便排起了一条长龙。
就在婉儿的义诊摊支起之前,武断早已安排了几个江湖兄弟来到此地,有的扮作贩夫走卒,有的扮作算卦看相的江湖术士,有的扮作沿街乞讨的乞丐,闲逛的,卖艺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人都或远或近的分布在婉儿周围,外人看,根本看不出他们与婉儿有什么关联。
且看义诊摊前。
婉儿施展四诊之术,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个来看病的人施诊,或针灸,或拔罐,或赠一纸药方,送一帖药剂。
阿苦则是精明麻利的助手——如今叫护士,在一旁娴熟的按照婉儿的吩咐给病人施治。
婉儿的医术高明,名气很大,几乎在京师的人很少不知道她的,而且大家也知道她医者仁心,体恤穷人,因此都愿意和她聊上几句。
因此,婉儿一边给人诊病,一边与病人聊天,有意无意的将话题往杨坚及其家人身上引。
“老婆婆,你这腰腿痛的毛病是常年久坐寒湿所致,日后劳作间隙,定要时常起来走动,你这毛病,与我旧日的邻居杨娘子有些相似,诶,我听说她也住在此地,也不晓得她腰腿痛的毛病可否痊愈?”
婉儿说的很不经意,排队的妇人们却认了真:
“住在此地?杨娘子?绣坊这一带被称作的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