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西宋 (第3/3页)
只觉得前路全是荆棘与麻烦!
为啥没有武勋传承留下来,原因很简单。
宋是整个史书,所有王朝中,唯一从开国的第一天起,就主动,系统性,且持之以恒地,进行自我阉割武勋传承的朝代。
人家汉代,云台二十八将,窦氏、耿氏等家族,世代为将,深度参与国家军事。
唐代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薛仁贵家族、安西、朔方等镇的节度使,都是代代传承。
之后的明代,徐达、常遇春、沐英等开国勋贵家族,以及后来的戚继光等,都是典型的军事世家,代代传承……
“呵,真就不打算给后辈留一点啊,”赵谌几乎被气笑,“不易,到我手里,还能留个宗泽给我用,这还是照顾我了?”
真的,有时候真不能细想。
就跟上班一样,就‘吭哧吭哧’的干,就完了,没事千万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考。
一思考,全特么都是问题!
说句大不敬的,这都是赵匡胤造的孽,系数下来,大宋有今日都是他一手设计的!
“所谓的祖宗法,就是一代代的迫害民臣良将!再加上从‘车神’开始,一次次坚定不移的执行,热衷于猜忌与坑害臣子……”
“从‘车神’数起!”
“杨业、曹彬,遇上了赵光义。”
“将才不得其法!”
“范仲淹、狄青,遇上了宋仁宗赵祯和整个文官集团,最终庆历新政失败,武将巅峰的狄青,遭文官猜忌,抑郁而终。”
“贤臣不得其志,名将不得其容!”
“宗泽、李纲,遇到宋钦宗赵桓,罢李纲、拒宗泽,终致靖康之耻。”
“忠臣不得其信!”
“岳飞、韩世忠、吴玠等名将,遇到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为保皇位,冤杀岳飞,自废武功,断送北伐最好时机。”
“良将不得其终!”
“辛弃疾、陆游,遇到宋孝宗,孝宗虽有北伐之心,但魄力不足,最终不过是‘元嘉草草,仓皇北顾’一场梦。”
“辛弃疾,陆游,壮志难酬。”
“志士不得其时!”
“孟珙、余玠,遇到宋理宗和宋度宗,南宋最后支柱孟珙,遭猜忌,余玠被逼自杀。”
“朝政腐败,贾似道专权,前线名将独木难支。”
“擎天柱石不得其援!”
赵谌耳边又响起,谈及宋史,那位让他痴迷的历史系女助教,对宋朝体制的评价。
“一个时代的结构性悲剧。”
“终宋一朝,所有具备能力的文臣武将的悲剧性结局,并非偶然的运气不好或不遇明主,而是宋代政治体制设计的必然结果。”
“整个体制,近乎出于本能,平等的去扼杀每一个有能力,且会阻止宋灭亡的人!”
“无论是武将还是改革派文臣,只要他们的存在,威胁到“稳定”,就会被扼杀。”
“这个稳定,不是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而是皇权和文官集团的绝对控制!”
“这些人的悲剧,不在于个人能力不足,而是在于他们的才华,理想和忠诚,与整个体制的底层逻辑有根本性冲突。”
“就像作家笔下的反派角色,想要战胜主角,摆脱命运一样可笑,不论其志多大,死于何等悲壮可惜,结局开始就注定了。”
“角色归位,走向终结,才是成书的关键,书中角色,谁能阻止成书呢?”
“同样的道理,那些名臣武将,他们越是想要努力的拯救这个王朝,那这个王朝就越是要摧毁他们,让他们去死……”
“所以,要有机会穿越宋朝了,别想着朝堂之上宰执天下,这很愚蠢。”
“造反,篡位,掀起大争之世,称王争霸,打出个天下,这才是真的救赎。”
“宋,不死一次,活不过来!”脑海中,想着那位女助教告诉自己的,赵谌又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眼底透着怀念。
“北宋死了,西宋会活下来……”(注2)
赵谌已经给自己的宋,下了定义。
至于后世史学家会不会这么想,他管不着,这一世他就会自立!
史学家们怎么给自己定义,那等到第九世重开的时候,自然就能看到了。
不过赵谌作为一个也算是研究宋史的,大致推测,自己的宋,大概率会是西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