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今天毁灭大宋了吗? > 第六十二章 赵构发兵,岳飞领命

第六十二章 赵构发兵,岳飞领命

    第六十二章 赵构发兵,岳飞领命 (第1/3页)

    “官家且慢!”

    “出兵可以,却需从长计议啊!”

    见赵构要发疯,汪伯彦心底不由一慌,当即语速飞快开口。

    打?跟西边那位拼?拿什么拼?

    他们这边,能称得上精锐之师,又是心腹之将领兵的,全都在江淮一带和镇压内部叛乱上,根本腾不出手出来打仗。

    想及此处,汪伯彦继续道:

    “太子悍然东出,兴起刀兵,此乃叛逆之举,无可争议!然,官家乃叔父之尊,若直接刀兵相向,天下人将如何看?”

    “此前,官家已经连番忍耐,在天下人心中留下了一个宽容仁厚的形象!”

    “此时若出兵,尤其是在这种外有强敌虎视眈眈的特殊情况下,同室操戈,外人怎么看?天下人怎么看?史书怎么看?”

    “史书!”不提这个还好,赵构还有几分冷静,一提这个,双眼都要红了。

    “朕已经是‘完颜构’了!”

    “朕还要在乎所谓的史书吗,啊?!”说话间,恨不得择人而噬。

    “官家!”汪伯彦见赵构如此,当即低喝,而后沉声道:“正因如此,那就一路走到底,将仁厚宽仁,进行到底!”

    “至于史书,从来都是两面看法。”

    “他们会说官家至少仁德了一辈子,只要朝廷不是在官家手里被太子覆灭,只要金人在一天,只要外地强虏威胁一天。”

    “太子就不会冒然出兵!”

    “那么,官家退位之后,后世就永远不会知道今日是何等情形!”

    “他们会怎么想?”汪伯彦语速飞快,咬字极重,“他们会说,从那赵构的表现来看,若是强虏尽除,说不定真会还位太子!”

    “他们还会说,太子年幼,少年气血方刚,难免会刚烈霸道,那赵构始终容忍,否则早就与金人合力覆灭于他!”

    “如此种种,就算完颜构之名长存又如何?是是非非,何人不是留于后世说?”

    “可后世谁又能说的清楚?”

    “官家,人这一生,最怕什么都没有贯彻到底,首鼠两端啊!”

    一番近乎于大不敬,却言辞恳切的劝说之声,声声如雷,在赵构心头炸响!

    其实能说出这番话,汪伯彦也是拼了。

    否极泰来,他也是在为自己搏个未来,就他的立场,还有做的事,日后官家为了保全名声,必须有人承担这一切!

    他怕是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所以,与其如此,不如直接一条路走到黑,极致的尽心辅佐,让赵构记住这份君臣之情,不至于真的卸磨杀驴。

    至少也给他一个安享晚年吧?

    君谋一国之前尘,臣谋一世之前尘,难得的是有人可以清醒的糊涂,知道要什么!

    一番话震得旁边的黄潜善和耿南仲等人眼皮狂跳,看向汪伯彦的目光再次变了。

    之前,耿南仲和黄潜善心头还有与汪伯彦争锋的话,此刻就全是佩服了。

    他们知道,经此之后,与汪伯彦在官场上的争斗,算是彻底输了!

    甘拜下风!

    “难道,难道就任由他占去荆襄!”赵构听完这一番振聋发聩的话,也终于冷静了下来,不甘的冲汪伯彦发问。

    “不!”见赵构冷静后,汪伯彦深吸一口气,道:“要战!”

    “这事关朝廷的尊严和大计!”

    “若是一味忍让,南方那些士绅大族,地方豪强的态度怕是也会变。”

    “卿有主意了?”赵构心中一动。

    汪伯彦心头松了口气,随即放缓语气,道:“臣有‘明训暗兵’一策,或可一试。”

    闻言,赵构等人都看向汪伯彦。

    “官家当先发一道敕谕,以长辈身份,严词切责赵谌,令其退兵。”

    “若其不从,便是狂悖无礼。届时,再发天兵征讨,则名正言顺,天下归心!”

    “此乃仁义开道,占尽大义。”

    听到这话,赵构顿时恍然,心绪稳定后才明白,自己方才确实太激进,方寸大乱了。

    都忘了一直以来的优势了。

    汪伯彦说的对,不管史书如何写,后人如何评,只要把仁厚的形象贯彻,同样能把赵谌小儿狂悖忤逆的形象给钉死在史书上。

    后人评说,永远不会一致的!

    这何尝不是一种反击?

    想及此处,赵构微微点头,而后示意汪伯彦继续说。

    见意见被采纳,汪伯彦心中大定,继续道:“之后,便是以忠破忠了。”

    “这出兵的人选,就是关键。”

    “我军主力需防御江淮,内镇叛乱,不可轻动,”汪伯彦说着,语气一顿,“臣以为,可派前东京留守司麾下,刘浩部前往。”

    “刘浩?”赵构一愣,随即面露迟疑之色,“此人乃宗泽旧部,心思始终不定……”

    赵构又想到了此前在逃亡东平府的路上,自己让刘浩站队的一幕。

    此人当日虽然是屈服了,可随着西边赵谌崛起,这些昔日宗泽旧部的主战将领,心思都开始变得摇摆不定起来。

    说实话,他信不过刘浩等人。

    “若是让他带兵去挡曲端,岂会尽力?若阵前倒戈,又该如何?”

    “官家圣虑,”汪伯彦颔首,自信道:“然,这正是此计精妙之处。”

    说话间,手捏着须,神色一片从容。

    “此举,首先便是以名分压之。刘浩所部,皆以忠义自诩。官家如今乃正统天子,圣旨便是大义名分。”

    “他们若抗旨,便是自毁信念,天下共弃。”

    “此乃‘以忠锁心’之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