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明公务员 > 第九十七章 新与旧

第九十七章 新与旧

    第九十七章 新与旧 (第2/3页)

 朱元璋说道:“何夕,你这一段时间的功课少了。”

    何夕一愣,不知道朱元璋何出此言。

    朱元璋说道:“朕的洪武正韵,你是没有读过吗?”

    何夕微微一愣,朱元璋说得不错。刚刚来到大明那一段时间,为了融入这个时代。何夕很下功夫,读了很多书。但过了那一段时间之后。何夕就没有再下过功夫了。

    读书时间也压缩了很多。

    《洪武正韵》这一本书,何夕知道是知道,但是真没有怎么翻过。

    朱元璋一眼就看透何夕了,说道:“中华自古以来切音之法与拼音之法,各有高下,足够用了。不过,你说的也对,《洪武正韵》高居庙堂之上,不能深入民间,又失朕的本意。这样吧,召集大儒在国子监商议,以《洪武正韵》为底本。创建一套,简易的切音之法。令孩童一读就会。”

    随即令左右记录下来,回去之后就办。

    自古以来,语音就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只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而已。就好像现在很多字的读音,已经不是古音了。最简单地就“一骑”这个词到底怎么念。

    这个问题,从来不是今天才出现了。

    朱元璋建国之初,就发现唐宋诗词,已经有很多不押韵了。自然是古音有演变。而且蒙古人南下,带来大量胡语。深入到中国各地。而且自古以来,字是一样的。但是各地方言却不一样。

    不管是为了统一方言,便于交流。还是为洗清胡风,重造汉唐,更或者说是新朝立功的文化工程。这种种原因之一,《洪武正韵》就应运而出了。其中自然有一套自古以来切音的办法。

    繁琐也有局限。与后世的拼音方法是有区别的。

    不过,并不是说后世拼音方案是在各方面都胜过切韵的。其实现代拼音方案,并不能完全将汉语的语音表现出来。很多古代的语音,在现代拼音方案之中,被舍弃了。

    其实如果注意一下的话。一些方言之中词汇,拼音是拼不出来的。

    只是这一点到底是好是坏?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

    朱元璋不想要用拼音方案的原因。并不是他对这一点有想法。毕竟,朱元璋是很现实的人。他其实并不在乎这一点点损失。他只是骨子里骄傲极了,才不愿意用西夷的东西。

    毕竟拼音方案大量地借鉴了西方音韵学的知识。是基于罗马音的。朱元璋并不觉得,中国传统的音韵体系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只是之前没有往这方面想而已。

    毕竟,自从宋朝以来,中国传统的学问,就出现了重经义而轻小学的风气。经义,自然是微言大义,而小学,就是训诂之道。一个字该怎么读,一个字该怎么解?固然是枯燥乏味,但也是读书学问的根基所在。

    不过,朱元璋与何夕的对话。最听不明白的就是燕王了。

    因为有外人在。朱元璋与何夕说话,有所保留,但是彼此都懂对方的意思。但是燕王是外人。他知道切韵。但是拼音是什么玩意。就搞不清楚了。只觉得满头雾水。什么也不明白。

    这不过是一个小插曲了。

    朱元璋在翻译的帮助之下,与下面的高丽女工细细交谈。

    问的也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