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明公务员 > 第二十七章见朱雄英

第二十七章见朱雄英

    第二十七章见朱雄英 (第3/3页)

朱雄英一声招呼,有学生立即从门口拎过来一个袋子。

    朱雄英从袋子里拿出来玉米,红薯,马铃薯还有南瓜等等粮食蔬菜,一一给学生们讲解。随着远处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下课了。

    是有人专门敲铁钟。

    朱雄英随即收集桌子上的东西,说道;“这些种子班长收起来,分发给每一个人,这也是你们今年的作业之一,好好种植,研究合适的种植办法。”

    这个问题其实辽东,北京,南京,江南,陕西,很多地方都在研究。

    不过研究方式都是老农试种。此刻还没有推广开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很难搞到手的。但是对于朱雄英来说,根本就是举手之劳。

    朱雄英将这些种子分下去之后,随即说道:“现在下课。”

    还不等朱雄英说完,下面无数人冲了上去,向朱雄英提问。朱雄英坐下来,翻开一个册子,随即掏出一根铅笔,熟练的放在耳朵后面,开始一个个回答问题,遇见回答不来的,用铅笔记在册子上。然后继续放在耳后。

    这里每一个动作都是有经验教训的。

    比如用铅笔不用毛笔,将铅笔放在耳朵后面,而不是其他地方。

    之所以用铅笔不用毛笔,就是因为来问的人太多了。

    有很多问题是不用记的,但是毛笔长时间不用,笔头就由干枯,而如果放在桌上砚台,很容易被学生撞了,不管是砚台翻了,还是墨洒出来了,都不好收场。

    而将铅笔放在耳朵后面,更是他经历了一不小心,将铅笔掉在地面上,而在无数脚掌下面找铅笔的经历,真是太难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朱雄英也是营口大学堂的明星讲师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农学的爆热。

    虽然说,营口大学堂分设各科。但是实际上,对于农学并不是太重视的。这也是士大夫一贯作风,看似重农,其实对于农学本身,根本不怎么在乎。也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大多是个人的兴趣爱好而已。

    而对于百姓,特别是下层百姓来说。能多收三五斗,就意味着能多吃几顿饱饭。

    双方对农学的重视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一开始,朱雄英只是协助讲一些农业机械。但是很多学生想学习农学本身。但是营口大学堂之中,也找不出来合适的老师。于是有人觉得让朱雄英暂代一下。

    朱雄英也就同意了。

    于是朱雄英正式成为营口大学堂的老师,官职九品。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