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明公务员 > 第四十七章何夕的奏疏

第四十七章何夕的奏疏

    第四十七章何夕的奏疏 (第2/3页)

换。

    当然了。很多百姓都不可能兑换得了。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中的钱,变成了废纸。

    这一点上,朱元璋是有切肤之痛的。他不愿意让百姓,重新吃这样的苦。

    另外一方面,何夕也要保证国家信用。

    百姓不是傻子,宝钞事情不解决的话,让百姓相信新钞票,几乎不可能的。毕竟百姓也不是傻子,很多百姓一生的家产,也就那几十张宝钞。

    一下子废除了。

    对民心的损伤太大了。

    只是用银票代替宝钞也是要有时机的。

    首先。这种银票要有运行经验,银票制度好歹运行了好几年了。大部分坑,也都踩过了。该有的问题,也都发现了。

    其次,要有大量的本钱。

    这一点,何夕很清楚,那就是日本的金银。

    傅友德在日本的奋战,可不是没有结果的。最少日本的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都存在内廷府库之中,具体有多少,何夕并不知道,但是却知道这是很大一笔钱。

    足够做很多的事情。

    还有一点,那就是足够的使用场景。

    如果没有足够的使用场景,这些银票仅仅是官府与百姓之间,相互流通,那么皇宫那些白银,是万万不能撑起这个盘子的。

    而营造北京城,用新的营造方法,不用劳役,而是用银票,允许百姓组建公司,建筑社等事情,来承办北京营造事务。

    这一些过程,都用银票。

    而且银票使用都在银行之中。

    如此一来,废宝钞而用银票,就有可能的实现了。

    还有一段需要说明的是,那就是大明宝钞大部分都在南方,北方固然也有,但更多是因为赏赐有功将士的宝钞。比不上南京的存量巨大。

    这也是何夕最担心的事情。因为何夕也不知道大明到底发行了多少宝钞,几亿贯?几十亿贯?好在这个时代的交通限制了宝钞的流通。

    从云南到北京,估计要一年的时间。等云南的宝钞到北京来兑换,时间就拉开了。

    何夕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海量的货币。

    当然了,这银票换宝钞,决计不可能用面值来换的。而是一比六十几的比例,也就是宝钞的市价来换的。

    不管怎么说,何夕这一次是有一些风险的。但是即便有风险,何夕也想放弃这个机会,错过了北京营造这一件事情,今后还有什么大工程,能容纳如此海量的货币。

    别的不说,北京新城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