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明公务员 > 第四十一章沉重的债务负担

第四十一章沉重的债务负担

    第四十一章沉重的债务负担 (第2/3页)

政策,塑造了真正的大一统。

    中国古代的政治体系,简直太精密了。很多东西,你想到的,古人早就替你想过了。这也是何夕最终否定了议会制度的原因。

    中国人不理解为什么英国这么多年了,还是英伦三岛,内部还有分裂倾向。其实,这种中枢与地方的权力逻辑,是其中问题之一。

    所以,定国议会将来怎么样?都必须是内阁体系的对立面,作为制衡内阁体系,制衡行政体系而存在。而行政体系,看似失去了一些重大事务的决策权。但是实际上,他们才是大明体制的核心。

    不过,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最少,新皇普施恩泽,天下同庆。这些地方豪强得了朝廷的好处,想要朝廷政策上的倾斜。自然要拥护朝廷。

    他们就能代表地方上绝大数百姓,所谓的民意。

    有他们的支持,地方上就不会出什么乱子。

    何夕在将整个行政体制改革推行到地方的时候,也会顺利很多。

    当然了,新的制度代替旧的制度,不会一帆风顺的。

    何夕为了这一次改革,做了很多事情。从中央到地方的改革,不仅仅是一次改革,也是***对原来南京政权的清洗。是新思想对旧思想的淘汰。要做这一件事情的,不仅仅是何夕自己,还要所有从北京出来的人。

    而他们就是现在大明朝廷的核心。

    所以,这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何夕输的可能性不高。只是,这一次改革,对地方豪强也是有一些影响的。

    毕竟,这不是简单的新法代替旧法。是一次彻底的洗牌,利益重新分配。地方豪强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

    只是好影响,还是坏影响就不好说了。

    丁显的做法已经告诉何夕了,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民风如此羸弱的江南,都能搞出流血事件,不要说其他地方。

    所以不能将人逼到绝路上。

    这大规模的投资,本质上也是一种赎买。在此何夕也要谢谢朱元璋。朱元璋已经啃了最硬的骨头,那就是土地的问题。

    虽然说,建文三年的时间,有所倒退,但是底子还在。土地赋役上的事情,何夕可以暂时不动,皆从旧章。只需建立起新的体系来。如此对地方豪强利益触碰的不多。但依旧不少。

    这些地方上的铁路建设,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便利,还有大量的利益,不管是因为交通便利而爆发出来的其他好处,还是单单是修建铁路本身,带来的利益。

    都足以收买地方上的一些头面人物,让他们配合新法,也是一件好事。

    最少让推行新政更顺利一些。

    只是代价就是债台高筑,甚至在推行新政上花的钱,要比打仗花的钱,要多得多。

    只是何夕盘算了很多。觉得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何夕将新政从两京,向地方上推行,本质上是扩大市场的行为。毕竟,原本府县体系之中,有太多妨碍商业的行为了。

    外地商人根本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