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神话般的首日票房! (第1/3页)
2009年的春晚是‘一夜成名’的最好诠释,小品《不差钱》令赵苯山的徒弟小沈羊,一夜走红。
正儿八经的爆红。
不过。
这一世,情况发生了些许变化。
春节期间,传媒圈、网友圈、影迷圈等等,他们讨论最多的不是‘小沈羊’,而是大年初一上映的3D电影《惊天魔盗团》。
全国各大城市的电影院,大年初一齐齐开门迎客。
观影的人潮淹没了全国各地的电影院。
望着人声鼎沸的电影院,放映员老张有点懵。
时代变得太快了。
从前哪家电影院会在过年开门?
谁家过年不放假?
谁家过年跑到电影院来看电影?
嘿!
现在就不一样了。
放映员这个职业很‘古老’,老张是70年代入行,一直干到现在,再过几年,他就要退休了。
三十多年的放映生涯,他看过很多很多的电影。
他几乎见证了国内电影行业的发展,从早期的样板戏,黑白电影,再到百花齐放的各种题材。
也包括一些反动的片子。
细数过往这些年,最让他震撼的电影是80年上映的《庐山恋》。
搁在当时,这部电影能上映,简直是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
毕竟。
很多人都担心风向再变。
不过。
那都是过去。
如今,如果再问老张‘哪一部电影最让你震撼,最让你记忆犹新’,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
惊天魔盗团!
那种扑面而来的震撼。
那种快要溢出屏幕的特效。
无一不刺激着他的感官。
世界变得太快。
电影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这一点,老张体会很深,随着数字化改造,‘放映员’这个职业恐怕会消亡。
都没有胶片了,还要什么放映员?
什么保养?
数字拷贝需要保养什么?
傻瓜式操作。
学个一天就能毕业,哪像他们那会,入行学了一年多还经常挨师傅的骂。
“张叔,新年好啊。”
“新年好。”
看到小李来了,老张乐呵呵的点了点头。
“你明天不是要带媳妇回门,今天干嘛不请假?”
“请什么假啊。”
小李笑着道:“我等了一年多,好不容易等到《惊天魔盗团》上映,明天不回门了,回头我带着丈母娘他们过来看电影。”
能弄到一张IMAX版本的《惊天魔盗团》电影票,眼下也是一件小有面子的事。
太火了。
根本买不到票。
从初一到初七,所有IMAX厅热门场次的门票都卖光了,剩下的要么是一些很‘垃圾’的时间段。
比如中饭、晚饭时间,或者凌晨。
要么是一些很垃圾的座位。
小李是电影院的员工,放假之前,公司就发了一批电影票,其中,《惊天魔盗团》的门票最抢手。
人人都要想要。
“看电影也好啊。”
老张笑眯眯的点了点头:“这部片子值得一看,虽然剧情不是很好,但,视觉效果很震撼。”
“嗯。”
小李笑了笑,他没有跟老张争辩什么,没那个必要,老张看过的电影比他吃过的盐还多,争也争不过。
何况。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小李觉得《惊天魔盗团》的剧情很精彩,对于一部商业电影而言,它称得上优秀。
当然。
最值得夸的地方是特效,是3D电影。
这不是什么伪3D。
不愧是沈良,每一次都会给人带来惊喜,像《赤壁》那样的史诗战争片能拍。
《惊天魔盗团》这样的好莱坞式大片,同样拍的。
闲聊几句,两人进入放映间。
很快。
他们就忙了起来。
忙着上胶片,退胶片,转移胶片。
他们电影院有两个IMAX厅,却只有一套拷贝,只能一边放,一边转移,把两部电影错开。
IMAX的拷贝又特别大,特别重。
转移的过程中要特别小心。
如果弄坏了。
哭都没地方去。
谁家大过年的给你生产拷贝?
上!
下!
换!
接下来的一整天,老张和小李就忙得没停过,不是在换拷贝,就是在换拷贝的途中。
连续播放的胶片都能闻到一种‘糊’味。
那是过度播放的一种特征。
反正是机器停,胶片不停。
一直放,一直播。
很多电影院的IMAX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