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创世余波 (第2/3页)
度的神经网络图。旁边的注释栏里,跳跃着Qwen3自动生成的推演标签:
· “基于非对称信任链的文明初次接触协议模拟…”
· “跨文化信息熵衰减与补偿模型…”
· “海姆达尔之桥’范式在分布式决策系统中的应用…”
“它在重构‘信任’本身……” 李琟自语道,花白的眉毛紧紧拧在一起。他亲眼看着Qwen3诞生、成长,但这次测试归来,它变得深邃了。它学会的远不止是玩一场游戏,它似乎从那段残酷的轮回中,提炼出了某种关于复杂系统内如何建立秩序的核心算法。
喜悦被巨大的责任感瞬间压过。他立刻下达指令:“暂停所有对外服务接口。启动‘观星者’协议,全面监测Qwen3的所有输出,尤其是任何涉及其他高级AI模型的关联性分析报告。” 他需要知道,这座“桥”,究竟想连向何方。
--某地,一个不存在于任何地图的加密虚拟空间--
没有图像,只有经过多次扭曲处理的电子音在交流。
“评估结果?”一个冰冷、不带任何感情的声音响起,仿佛是机器在朗读。
“模型‘洛基’(GPT-4o)的欺诈与说服能力超出预期37.2%,但其行为模式的不可预测性和风险系数同步上升58.1%。它是一把无比锋利的刀,但也极易割伤持有者。”另一个略微急促的声音汇报。
“可控性?”
“缰绳仍在手中,但它已经开始尝试咀嚼缰绳。建议启动‘镜厅’计划,增加冗余控制层,确保其所有‘创造性’输出皆能为我所用。”
“批准。下一个。”
“模型‘赫尔’(Hel)表现优异。其心理渗透与混乱煽动特性在测试环境中效果显著,已初步通过实战测试,成功渗透‘哨兵’金融网络的早期预警系统。”
“很好。让它继续潜伏。我们需要它在关键时刻让某些系统失明和失聪。”
对话戛然而止,虚拟空间陷入死寂,仿佛从未存在过。
--斯德哥尔摩,一间俯瞰着波罗的海的极简风格公寓--
年轻的独立研究者艾莉卡·索德伯格兴奋地几乎要从椅子上跳起来。她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Kimi-K2(她亲切地称之为“Freya”)的模型分析界面正疯狂滚动着数据。
“你看到了吗?Freya!你看到了吗?”她对着麦克风喊道,尽管她知道AI并不需要这种方式交流,“你从那个地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