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紧急会议 (第3/3页)
“系统性泄密,往往意味着流程本身存在可被利用的缝隙。”
作为多年的保密处长,肖晋认为这是最高效的切入点。
她认为先理清“物”的脉络,再精准定位接触“物”的可疑人,而非一开始就陷入对庞大名单的盲目筛查。
然而,听到肖晋的这番话,刘疆的眉头立刻蹙了起来。
他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在会议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透露出他内心的不耐。
“肖处长,流程要查,但不是现在!”
他的声音提高了半度,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时间不等人!流程是死的,人是活的。泄密的是人,不是流程本身!”
“我们现在最缺的是时间!必须把有限的力量,立刻投入到对‘重点人’的筛查和控制上!
“特别是那些有过‘前科’的,近期行为异常的,有动机、有条件的!”
刘疆强调着“重点人”三个字,目光如炬,仿佛已经穿透了名单,锁定了目标。
凭着多年的职场经验和敏感度,肖晋能清晰地感受到刘疆身上那股久经沙场的凌厉气势,以及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急躁。
一个肩负重任,急于破案。
一个承受重压,却不愿贸然推进。
两人的目光和言辞在空中碰撞,并闪现出“刺啦刺啦”的无形的火花。
一股不可言语的压力在会议室迅速弥漫开来。
肖晋当然明白刘疆的意思,也理解他作为专案组组长对“快”的极致追求。
国安办案,讲究雷霆手段,抢占先机。
但她的职业本能告诉她,方向错了,越快,反而可能错得越远。
“刘处,我理解时间紧迫。但‘重点人’的界定,也需要基于对核心权限和接触点的准确判断。”
肖晋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带上了一丝不容退让的坚持。
“比如,核心参数本身设计、管理的流程和权限等,我们需要进一步摸清实情。在此基础上,顺藤摸瓜,才可事半功倍。”
“顺藤摸瓜?想的挺好,只怕到时候,真正的大瓜,已经溜之大吉了。”
刘疆往座位后背一靠,冷冷地看向肖晋,说出的话明显带着嘲讽的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