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先天炼丹圣体开始修仙 > 第64章 远游

第64章 远游

    第64章 远游 (第3/3页)

域。

    几名身着灰衣的杂役弟子正躬身其间,施展各种法术,滋养着禾苗。

    忽然,一片巨大的阴影掠过田地,低沉的嗡鸣自天际压下。

    他们不由自主停下手中的活计,直起身,仰头望去。

    只见那艘象征着宗门底蕴的巨型灵舟——“青鸾”,正撕裂云层,带着无可匹敌的磅礴气势,缓缓驶向天外。

    一名年轻弟子看得痴了,手中的法诀早已忘记维持,喃喃自语:

    “我等什么时候,才能有这么一天,乘此重器,翱翔九天……”

    旁边一位年纪稍长、皮肤黝黑的杂役弟子闻言,叹了口气,用手肘碰了碰他,压低声音道:

    “醒醒吧,小凡,别感慨了,那根本就不是我们该想的世界。

    赶紧施展你的小云雨术吧,今天这片灵田的灌溉任务还没完成呢。

    今年这批灵米的收成要是再不好,回去就等着吃管事挂落吧!到时候别说拿丹药了,怕是连这灵米粥都喝不痛快了。”

    另一旁一位同样在施展法术除草的弟子也道:

    “唉,我们都二十好几了,骨龄一天天变大,看这个有什么用?宗门规矩你又不是不知道。

    要是六十岁之前还不能突破到练气中期,晋升外门弟子,到时候就只能被遣下山,自生自灭,成为那无依无靠、资源匮乏的散修了……”

    张小凡沉默了,他何尝不知道这些。

    他下品四灵根的资质,苦苦修炼了六年,如今也才踏入练气一层,距离练气四层的门槛都遥遥无期,更别说成为外门弟子了。

    想起六年前刚被测出灵根、得以踏入仙门时的狂喜与憧憬,如今充斥在他生活中的,全是日复一日的劳作和沉甸甸的现实压力。

    杂役弟子,名虽挂弟子,实则与仆役无异。没有固定的俸禄,终日里不停为宗门耕种、杂役,才能换取那一点点微薄的修行资源。

    他胸中憋闷,一股强烈的不甘冲上心头,忍不住压低声音反问,像是在问同伴,又像是在问自己: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难道……我们就真的没有一点盼头,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目标吗?”

    那位年长的杂役弟子苦笑一声,摇了摇头,语气沧桑:

    “目标?你入门才六年,还能做着梦,不怪你。我像你这般年纪时,何尝不曾望着那些御剑飞行的师兄师姐出神?

    我在这同一片灵田里,已经整整耗了十八年了。

    十八年啊!

    咱们这些垫底的杂役弟子,拿什么去跟灵舟上那些天之骄子比呢?

    他们生来就在云端,灵石不缺,丹药管够,修炼的是上乘功法,有金丹真人亲自指点,修为自然一日千里。

    你听说过吗,宗门最近出现的天骄,才十五岁就已经筑基成功!

    筑基啊!

    我们呢?

    我们连练气中期都突破不了?

    我们拿什么去比?

    连比的资格都没有!”

    他越说越激动,却又猛地刹住,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腰背佝偻下来,语气重新变得麻木:

    “但话说回来,小凡,我们比起山外那些挣扎求存、为了一块下品灵石都可能拼掉性命的散修,咱们还算好的了。

    至少在这宗门之内,有一阶灵脉可以蹭着修炼,有灵米能吃个半饱,有相对安全的环境,一年到头,像老黄牛一样辛苦下来,若是灵米收成不错,运气好,或许还能得管事赏下一颗最低阶的练气丹药……这好歹也是个盼头。

    我啊,早就想通了。这辈子能这样安安稳稳修炼到六十岁,就心满意足了,不敢再奢求更多了。

    等到了年纪,宗门发放遣散灵石,我就下山去。找个安稳的坊市,用这些年攒下的积蓄,置办几亩灵田,开一间小铺面,娶个踏实点的女修,开枝散叶,安安稳稳做个富家翁,平淡了此余生,倒也不算坏。

    这就是我们这类修士的命。从根骨上就定下了的,得认。

    小凡,你也……早点看开吧,看开了,心里就不那么苦了。”

    张小凡听完,心中那点刚刚燃起的不甘火苗,仿佛被一盆冷水彻底浇灭,只剩下无奈的灰烬。

    他望着那早已消失在天边的灵舟方向,最终只是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

    “或许吧……或许这就是我们这类修士的命。”

    言罢,他重新弯下腰,凝聚起体内那微薄的灵力,开始专心致志施展起范围极小、仅能覆盖几垄灵田的“小云雨诀”,细密的灵气水珠淅淅沥沥落下,打湿了禾苗,也打湿了他眼中深藏的、未曾熄灭却也不敢再让人看见的微光。

    ……

    在三万丈的高空之上,巨大的“青鸾”飞舟平稳而迅疾航行着,周身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青色光晕,将猛烈的罡风与寒气尽数隔绝在外。

    飞舟轻易穿过了笼罩宗门的巨大无形禁制,仿佛穿过一层微凉的水幕,正式离开了宗门核心区域,调整方向,一路向东疾驰!

    不过片刻功夫,巍峨雄伟的白云宗山门便被远远甩在了后方,逐渐化作视野尽头一片模糊的墨绿色轮廓。

    韩阳独自立于飞舟一侧的舷窗边,默默注视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象。

    下方是连绵起伏、如同绿色波浪般的苍茫山林与蜿蜒河流,远处则是无边无际、翻滚舒卷的云海。

    从他此刻的视角俯瞰,白云宗那十大高耸入云、气象万千的主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小,最终化为地平线上几枚微不足道的黛色小点,直至彻底被云霭吞没,消失不见。

    “时间过得真快,我也一晃,就十八岁了。”

    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悄然涌上韩阳心头。

    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二次真正意义上的远行。

    第一次,还是六年多前,他年仅十二,怀揣着对仙道的无限憧憬与家族的殷切期望,不惜跨越不知多少万里的遥远距离,通过那座耗费巨大的传送阵,一路辗转,风尘仆仆抵达白云宗山门,从此开启了修行之路。

    而那第二次,便是此刻。

    他已不再是那个懵懂稚嫩的少年,而是身负筑基修为、作为宗门精英,为寻求大道机缘而主动出征。

    两次远行,中间隔了六年的苦修与成长,心境已是截然不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