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四年后 (第1/3页)
立下明确目标后,韩阳再无半分犹豫,迅速开启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修圣贤道”的模式。
随着青竹小院的阵法开启,隔绝了外界的一切纷扰。
韩阳心念沟通问天圣地令牌,从那宝库中,取出了一只玉瓶,瓶内所盛正是名为“蕴炁丹”的灵丹。
此丹位列二阶极品,乃是上古专为筑基巅峰修士打磨法力、精进修为所炼制。
其药性不似某些虎狼之丹那般霸道,反而温和醇厚,如春雨润物,却又蕴含着堪称磅礴的精纯灵力。
最关键的是,此丹是完美品质,其药力极易被修士吸收转化,也没有残留的丹毒杂质,对根基几乎无损。
“一颗此丹所蕴含的磅礴药力,若让一位中品灵根的筑基巅峰修士,依靠自身按部就班吐纳天地灵气,足足需要十年苦功方能积累完毕……此丹虽保存得法,但百万载岁月流逝,药力终究散逸不少,能存留五成之效,已是侥天之幸。”
韩阳凝视着掌中的丹药,心中不由感慨,
“上古丹道,果然玄妙非凡。以此丹辅助,何愁法力不盈?”
不过,韩阳也知道此丹亦有局限。
因其药力同源同质,修士服食前三颗效果最佳,从第四颗开始,药效便会大打折扣,服用越多,效果越弱,直至近乎于无。
这是丹药抗性,乃天道常理,难以违背。
但韩阳对此只是微微一笑,浑然不放在心上。
他手握一方圣地遗产,最不缺的就是各种丹药资源。
“既然此丹有抗性,吃完之后那便换一种同效力的丹药便是。圣地库藏之中,难道还缺了能精进法力的灵丹不成?”
韩阳这种豪横的底气,若是让外界那些修士知晓,怕是会嫉妒得道心失衡。
就这样,他晚上服丹修炼,由于是兼修的缘故,韩阳有空也会修行《问道经》这门炼虚功法。
而这一年修行下来,随着修炼的深入,韩阳越感受到此经的最大不凡之处,他发现居然能潜移默化增长修炼者的悟性!
尤其是在运转周天之时,那若有若无、大传来的玄妙道音环绕周身,涤荡神魂,让他时常陷入一种“灵台明澈,思维迅捷”的奇妙状态。
许多以往修行中晦涩难懂、需要反复揣摩的关窍,在此状态下往往能福至心灵,豁然开朗。
“悟性吗?”韩阳曾于一次修炼间隙,内视己身,喃喃自语。
“悟性对修士而言,玄而又玄,却至关重要。有绝顶悟性者,功法一学便会,神通一看即通。而无悟性者,即便苦修百年,亦可能不得其门而入。”
“这功法有点逆天的啊!”
修仙界中,并非没有提升悟性的机缘。
诸如菩提子、悟道茶、明心见性花等天地灵植,皆有此神效。
但这类宝物无一不是罕见至极,可遇而不可求,绝非一般修士所能觊觎。
“而我如今,仅凭修炼这门《问道经》,便能日积月累、持续不断提升自身悟性……此事若传扬出去,只怕在整个修仙界都要疯了。”
想到此处,即便是韩阳自己,也不禁为这门功法的逆天而感到心惊。
然而,随着对《问道经》的修炼日益精深,韩阳也隐隐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之处。
“奇怪……这门功法,越是修炼到后面,其中的经义就越是深奥晦涩,仿佛没有尽头。而且,竟让我不知不觉间沉迷其中,有时甚至会产生一种……与道合真、不愿醒来的错觉。”
韩阳眉头微蹙,审视着自身状态。
“这功法,似乎不仅在提升我的悟性,更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让我对其产生依赖,愈发沉醉于探索大道玄妙之中……这究竟是福是祸?”
关于这一点,韩阳想了很久也没有想明白,暂且压下这缕疑虑,对于修炼这门功法有了一丝防备。
值得一提是,功法熟练度并不直接等同于修为境界。
两者是紧密关联、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境界,乃是【修为等级】和【生命层次】,是这个平台的基石。
而功法熟练度,则是【技能等级】和【战斗力发挥系数】
它是在境界这个平台上搭建起的建筑,决定了你能将自身力量发挥出几成威力。
修行界中功法千千万,各有玄机:
有延寿添元之法,有凝练法力,有杀伐斗战之技,亦有炼丹、符箓等辅修之道,甚至不乏双修秘术、魔道汲取他人修为、炼魂夺魄等速成功法。
然则即便修炼同一门功法,不同修士的熟练程度亦截然不同,所获加成亦大有差异。
比如韩阳主修的《紫霞真录》,如今第三层对他的修炼速度,就比第二层快了两倍。
而一个理想的修士,追求的必然是境界与功法齐头并进。
若只顾提升境界而忽视功法修炼,便会成为空有法力却不懂运用之法的纸老虎,不堪一击。
若只顾埋头修炼功法而忽视境界提升,则会很快遇到无法突破的瓶颈,因为低矮的平台,根本无力支撑起过高、过重的建筑!
故而,韩阳每日修炼的核心,便是运转功法,辅以这蕴炁丹的强大药力,将药力转化为自身精纯的紫霞法力,不断填充、压缩、凝练着丹田内的法力之海。
而筑基之境,法力积累层层递进,其形态规模亦有天壤之别:
筑基初期,法力如塘,虽已盈满,却浅可见底,稍有消耗便显枯竭。
筑基中期,法力化湖,波澜初现,方圆可窥。
筑基后期,法力成泽,烟波浩渺,蕴势渐深。
及至筑基巅峰,百川汇流,法力如海,浩瀚无边,只待把海填满,已是丹基将成、金丹在望之兆!
就在韩阳如此闭关苦修之中,外界时光悄然飞逝。
修仙界风云变幻,岁月更迭,从不因任何人而停留。
韩阳二十二岁这一年,也恰好是他拜入白云宗的第十个年头。
九月九。
白云宗山门再次于云雾缭绕中隆隆洞开,旌旗招展,仙乐缥缈,迎来了新一届的收徒大典。
此番盛况,远超以往任何一届!
山门之外,早已是人声鼎沸,黑压压的人群从山脚一直蔓延至远处群山,熙攘如潮,不见尽头。
各式云舟、飞梭、乃至御器而行的修士如百川归海,从吴国越地乃至更遥远之处纷至沓来,气象万千。
连山门外的坊市也沾了光,一时间客流如织,生意兴隆。
宗门便是在这般新旧交替、薪火相传之中延续道统。老人渐次隐退或走向更高处,新人则怀揣梦想不断涌入,同时也留下了无数激励后辈的传说。
而如今,在吴越修真界流传最广、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传说,皆属于一人——
白云宗,明阳上人!
他以弱冠之年,于秘境中一招斩杀魔教教子、为同门雪恨,横压筑基当代。
这一切,早已被传唱成了白云宗乃至整个吴越国的一个传奇。
他的事迹被无数散修与小派子弟在修炼之余反复谈论,极大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