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在襄阳那些年 > 第四章 洞庭逢侠影,少年遇黄蓉

第四章 洞庭逢侠影,少年遇黄蓉

    第四章 洞庭逢侠影,少年遇黄蓉 (第2/3页)

的景致,湖水拍打着岸边的鹅卵石,发出轻柔的声响,让他想起杨桂枝曾哼过的江南小调,心头泛起一阵暖意。

    行至一处僻静的芦苇荡旁,忽闻一阵环佩轻响。孟之继抬眼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柳树下,立着一位身着黄衣的女子。她梳着已婚妇人的发髻,插着一支素雅的碧玉簪,背影窈窕,腰间系着的流苏随着微风轻轻晃动,即便只是一个侧影,也美得像从画中走出来一般。

    那女子正翘首望着远处的林子,似乎在等什么人,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腰间的丝带,眉宇间带着几分俏皮,与她端庄的发髻形成一种奇妙的反差,更显灵动。

    孟之继看得有些出神,脚步不觉间往前挪了几步,脚下忽然传来“咔嚓”一声——竟是踩断了一根枯枝。

    那女子闻声转过身来,孟之继只觉眼前一亮。她约莫二十出头,肤若凝脂,眉如远黛,一双杏眼清澈灵动,嘴角微微上扬,带着几分狡黠的笑意。明明是已嫁人的模样,却浑身透着少女般的鲜活,仿佛春日里最明媚的阳光,瞬间照亮了这湖边的景致。

    “呀~谁家的小郎君,偷偷摸摸躲在这里看什么?”女子的声音清脆如银铃,带着江南口音的软糯,却又不失爽朗。

    孟之继这才回过神,脸颊微微发烫,连忙拱手道:“晚辈孟之继,路过此地,惊扰了夫人,还望恕罪。”他虽只有十岁,却因常年习武,身形比同龄孩童高大,又穿着一身轻便的铠甲,倒有几分少年将军的模样。

    女子见他虽年幼,却举止得体,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原来是位小将军。我还当是哪个顽童在此捣蛋呢。”她上下打量着孟之继,忽然凑近一步,压低声音,“你这铠甲的样式,倒像是孟珙将军麾下的忠顺军?”

    孟之继心中一惊,这女子竟认得忠顺军的铠甲?他点头道:“正是。不知夫人如何得知?”

    女子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我不但知道忠顺军,还知道你们刚从蔡州回来,打了场大胜仗呢。”她叉着腰,带着几分得意,“我家那口子,先前也在北边抗过金,与孟将军打过交道。”

    正说着,远处的林子里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伴随着粗犷的呼喊:“蓉儿,我回来了!”

    孟之继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从林中走出。他穿着粗布短打,皮肤黝黑,浓眉大眼,腰间挎着一柄弯刀,肩上扛着一只肥硕的野鹿,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正是典型的北方汉子模样,只是眉宇间透着一股憨厚正直。

    那黄衣女子见了他,立刻笑着迎上去:“靖哥哥,你可算回来了,我都等饿了。”

    那男子看到孟之继,愣了一下,瓮声瓮气地问道:“蓉儿,这位小郎君是?”

    “他是孟珙将军的人,叫孟之继。”女子拉着男子的胳膊,对孟之继介绍道,“这是我夫君郭靖。”

    “郭靖?黄蓉?”孟之继只觉脑中“嗡”的一声,眼前这两位,不正是《射雕英雄传》里的主角吗?那个憨厚雄伟的男子,竟是日后死守襄阳的大侠郭靖;而眼前这位清丽灵动的黄衣女子,便是智计无双的黄蓉!他万万没想到,竟会在这洞庭湖边,遇到传说中的人物。

    郭靖见他神色有异,关切地问道:“小郎君,你怎么了?”

    孟之继连忙定了定神,躬身行礼:“原来是郭大侠、黄夫人,晚辈久仰大名。”前世在雇佣兵营地,他曾看过翻译版的《射雕》,对这对夫妇的侠义事迹早已耳熟能详,此刻见到真人,心中难免激动。

    黄蓉眼睛一转,笑道:“你这小将军,倒比寻常孩童懂礼。看你的年纪,在军中应是个少年将军吧?”

    “不敢当。”孟之继道,“晚辈只是跟着义父学点兵法,谈不上将军。”

    郭靖憨厚地笑了笑:“孟将军是国之栋梁,你跟着他好好学,将来定能成为保家卫国的好男儿。”他把肩上的野鹿放下,“我与蓉儿暂别江湖,四处游历,路过这洞庭湖,见景色好,便打算打些野味,让蓉儿露一手厨艺。”

    黄蓉白了他一眼:“就知道吃。不过我这手艺,怕是比你们军中的炊事班强多了,小将军要不要留下来尝尝?”

    孟之继正想答应,忽然想起营中的弟兄,便拱手道:“多谢黄夫人好意,只是军中还有弟兄等着,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