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在襄阳那些年 > 第七章 襄阳失陷变,孤骑赴江陵

第七章 襄阳失陷变,孤骑赴江陵

    第七章 襄阳失陷变,孤骑赴江陵 (第2/3页)

安稳,”孟之经引着他往城内走,声音压得很低,“但人心惶惶。襄阳失守的消息传过来后,不少百姓都在往南逃,军中也有些流言,说蒙军很快就要打过来了。”

    孟之继皱眉:“镇北军叛乱的事,对军心影响太大了。”

    “谁说不是呢,”孟之经叹了口气,“父亲让你过来,也是怕军中有人效仿镇北军。你带的人都是跟着你从蔡州杀出来的老兵,忠诚度没得说,正好帮我稳住局面。”

    两人走进帅府,孟之继刚坐下,就见一名亲兵匆匆进来:“将军,京湖制置司的人来了,说要查验府库钱粮。”

    孟之经脸色微沉:“又是赵范的人?告诉他,府库有朝廷登记在册的账目,要查便按规矩来,别想趁机刁难。”

    亲兵应声退下,孟之继不解道:“赵范不是弃城逃了吗?怎么还敢派人来查江陵?”

    “他逃到扬州后,竟反咬一口,说襄阳失守是因为地方兵马不配合,”孟之经冷笑,“朝廷暂时没治他的罪,他倒越发嚣张了。这些日子,他派来的人三天两头找借口刁难,怕是没安好心。”

    孟之继心中一凛:“大哥,这赵范连襄阳都能弃,难保不会打江陵的主意。咱们得小心防备,别让他的人在军中搅事。”

    “我明白,”孟之经点头,“所以我才盼着你早点来。你心思细,又懂军务,有你在,我也能放心些。”

    接下来的日子,孟之继一边协助孟之经整训兵马,加固城防,一边密切关注着襄阳方向的消息。王大用派出的人陆续有了回信,却都没能带来确切的消息——襄阳城被蒙军严密控制,城外的山林里时有零星的厮杀声,据说是江湖义士在袭扰,但没人知道郭靖黄蓉的具体下落。

    “公子,有个猎户说,前些日子在襄阳城西的鹿门山,见过一个黄衣女子带着人烧了蒙军的粮草库,身手很是利落。”一名斥候回来禀报。

    孟之继的心猛地一跳:“黄衣女子?是不是梳着妇人发髻,身边跟着个高大的汉子?”

    “猎户说那汉子确实很高大,只是离得远,没看清样貌。”

    孟之继松了口气,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能在鹿门山烧蒙军粮草,说明他们不仅活着,还在坚持抵抗。黄蓉的智计加上郭靖的武功,或许真能在绝境中闯出一条生路。

    “继续查,”他对斥候道,“找到他们的落脚点,不要惊动,只需回报即可。”

    斥候领命而去,孟之继走到窗前,望着南方的天空。夕阳正沉,染红了半边天,像极了他前世死去那天的晚霞。只是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身后有弟兄,有家人,还有一个让他牵挂的身影。

    “襄阳虽失,但只要人还在,总有夺回来的一天。”他握紧拳头,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江陵的防务已渐渐稳固,蒙军暂时没有南下的迹象,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找到郭靖夫妇,不仅是为了那份牵挂,更是因为他清楚,这些江湖义士的力量,或许会成为将来收复襄阳的关键。

    夜色渐深,江陵城头的火把次第亮起,映照着巡逻士兵的身影。孟之继站在帅府的地图前,手指轻轻点在襄阳的位置。那里曾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如今却成了蒙军的巢穴。但他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一定会率军打回去,在襄阳城头,再见到那个黄衣飘飘的身影。

    血红色的晚霞浸染了襄阳城头,与城砖上凝结的暗红血迹交融在一起,像一幅被打翻的浓墨重彩。

    郭靖拄着断裂的铁枪,靠在垛口上喘息。他的铠甲早已被鲜血浸透,分不清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左臂上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正汩汩流着血,简单包扎的布条早已被染红。游击的队伍越来越少,原本还算整齐的队列如今只剩下零星的身影,每个人都带着伤,眼中却依旧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蓉儿,西边的的鞑子快要围过来了了!”郭靖嘶吼着,声音沙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

    黄蓉从另一侧跑过来,她的衣裙下摆被划破了好几处,脸上沾着烟灰与血污,却丝毫不见慌乱。她手中挥舞着打狗棒,将一名扑过来厮杀的蒙古兵扫了下去,沉声道:“我带人去引开!你们先行退回山背面。”

    她的身影在混乱的田间穿梭,如同穿花蝴蝶。时而用石子精准地打中蒙古兵的手腕,让他们兵器脱手;时而指挥着不多的江湖义士门且战且走,声音清亮,总能在最危急的时刻稳住人心。可即便是她,也能清晰地感觉到,这次袭扰的行动,正在一点点失去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