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在襄阳那些年 > 第十一章 薪火

第十一章 薪火

    第十一章 薪火 (第2/3页)

一枚虎符放在他面前,沉声道:“继儿,忠顺军不能散。这重建的担子,我交给你了。”

    忠顺军,这支孟家经营了三代的劲旅,流沙丘惨败后几近覆灭,如今只剩下不到两千老弱残兵,连建制都快散了。重建,谈何容易?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起身走到窗边。黄州的夜色带着江风的湿冷,吹得窗棂吱呀作响。远处的军营里传来零星的咳嗽声,那是伤兵们在寒夜里难以安睡。

    “公子,还没歇着?”门外传来王大用的声音,他是孟珙的亲卫,如今被派来辅佐孟之继,“厨房温着粥,要不要端点来?”

    “不必了。”孟之继回头,“王大哥进来吧,正好有事问你。”

    王大用推门而入,见他盯着舆图出神,笑道:“公子又在琢磨新军的事?”

    “嗯。”孟之继指着舆图,“你说,若要重建忠顺军,该往哪里募兵?又该练成什么样的军队?”

    王大用挠了挠头:“按老规矩,自然是往淮西募兵,那里民风彪悍,历来是兵源地。至于操练,步骑为主,弓弩为辅,能列阵冲杀便够了。”

    “不够。”孟之继摇头,指尖重重落在舆图上的四川盆地,“蒙古人有铁骑,以后还会有回回炮,更有横扫欧亚的战法。咱们若还照着老法子练兵,迟早还要吃大亏。”

    他转身拿起一支狼毫,在纸上飞快地勾勒:“你看四川,多山地峡谷,土著部落善攀岩凿壁,若编练成山地营,蒙古骑兵再凶,到了蜀道也得束手束脚;再看大理,那里的象兵虽不常见,却能震慑敌胆,更有擅用毒箭、藤牌的勇士,若能收编,便是奇兵;北境的流民里,多有曾在蒙古军中服役的汉人,他们熟悉蒙古战法,若能招降,加以训练,便能成为破敌的利刃。”

    王大用看得目瞪口呆:“公子,这……这也太杂了吧?步骑、弓弩、山地、象兵,还有降卒,能捏合到一起吗?”

    “为何不能?”孟之继眼中闪着光,“蒙古人能将色目人、畏兀儿人、汉人混编,咱们为何不能?关键不在出身,而在章法。”

    他铺开一张新纸,开始分门别类地书写:

    “前军,步甲营。以淮西健儿为主,配重甲长枪,练结阵之术,正面抗敌,如铜墙铁壁。”

    “后军,弩阵营。从四川、荆襄招募善射者,改良弩机,增加射程与穿透力,专克骑兵冲锋。”

    “左军,山地营。招纳巴蜀土著与猎户,练攀岩、夜袭、丛林作战,守关隘,袭敌营。”

    “右军,轻骑营。选北境善骑者,配快马短刀,学蒙古人的游击战术,袭扰粮道,追击败兵。”

    “还有水师。荆襄多水网,得在汉江、长江练一支精锐水师,既能运兵,又能水战,断敌水路。”

    王大用越看越心惊,又越看越兴奋:“公子这想法,真是……闻所未闻!若是真能练成,何愁蒙古不破?”

    “难就难在‘练成’二字。”孟之继放下笔,语气凝重,“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习性各异,语言不通,光是统一号令就不容易。更别说军械、粮草,哪一样都得花钱。”

    他走到舆图前,指尖从黄州一路向西:“四川必须去。那里刚遭兵祸,流民众多,且多有与蒙古有血海深仇者,易招募。同时,四川产铁、产盐,能解决部分军需。”

    “去四川?”王大用有些犹豫,“那里离黄州太远,且蒙古人还在附近游荡,不安全。”

    “越是危险,越有机会。”孟之继目光坚定,“到时我带人去,你留在黄州,帮我打理后勤,联络各地旧部。”

    他顿了顿,补充道:“对了,把军中那几个懂匠活的老兵召集起来,我要改改弓弩的样式。还有,让铁匠试着打造些更轻便的铁甲,步甲营的弟兄负重太多,灵活性不够。”

    王大用一一记下,看着孟之继年轻却沉稳的侧脸,忽然明白了孟珙为何要将这副重担交给他。这孩子的脑子里,装着与常人不同的东西,那些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细想之下却处处透着门道。

    “公子放心,黄州这边有我。”王大用抱拳道,“只是咱们这次重建之行,万事务必小心。”

    “我会的。”孟之继拍了拍他的肩膀,“等咱们回来,咱们就让这忠顺军,换个活法。”

    窗外的天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