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偶遇 (第3/3页)
本为黄蓉而来的浙东之行,会以这样一种方式,与另一段江湖恩怨纠缠在一起。
陆家庄的大门缓缓打开,几个庄丁探出头来,见打斗已停,纷纷围了上来。孟之继扶着武三娘往庄内走去,目光扫过这座即将卷入更大风波的庄园,心中暗自思忖:或许,这次驻足,并非坏事。
这时庄门内一群人簇拥着一位中年文士模样的人赶来。那人面白无须,穿着锦袍,正是陆家庄庄主陆定鼎。
众人在陆定鼎的带领下,来到会客厅安坐。
武三娘身子一颤,拉着两个儿子便跪了下去:“陆庄主,妾身今日前来,一是为寻夫君,二是为他先前的无状向您赔罪。”
武三娘泪如雨下,重重磕了个头:“陆庄主息怒。三通他虽有错,却也是被奸人所害,才会心智失常。妾身代他给您磕头了,求您看在孩子们的份上,饶过他这一次……”说着便要让两个儿子也磕头。
孟之继连忙上前扶起她:“陆庄主,武夫人既已认错,不如听她说说缘由?”他转向武三娘,“武夫人,你说武三通是被奸人所害,究竟是怎么回事?”
武三娘抹了把泪,哽咽道:“说来惭愧。三通本是大理国的将军,只因当年与一女子有段孽缘,变得疯疯癫癫,时常做出些出格事。去年他来陆家庄,非要掘坟找出那女子,便……便犯了糊涂……”
“他那时神智不清,妾身也劝不住……”武三娘泣道,“这些日子,我带着孩子们四处寻他,既是想劝他回头,也是想替他向所有被他得罪的人赔罪。陆庄主,您大人有大量,就当可怜可怜我们母子三人,不要再追究了,好吗?”
陆定鼎看着她哭得梨花带雨,又看了看两个孩子怯生生却又倔强的眼神,脸色渐渐缓和。他与孟之继对视一眼,见孟之继微微点头,便叹了口气:“罢了。看在你一个妇道人家和孩子们的份上,这事我便不追究了。只是武三通若再敢出现在陆家庄,休怪我不客气!”
“多谢陆庄主的谅解!”武三娘喜极而泣,又让两个儿子磕了头,“快谢谢陆庄主!”
武敦儒、武修文连忙磕了头,齐声说了句“多谢”。
陆定鼎摆摆手:“起来吧。陈年往事,不提也罢。武夫人,你们若无处可去,便先在庄里住下,只是别乱走动。”
“多谢庄主!”武三娘感激不尽。
陆定鼎忽然叹了口气:“说起来,去年武三通那事,确实让我气恼了好一阵子。不过今日见他妻儿这般模样,倒也觉得他或许真有苦衷。”
“江湖上的事,本就错综复杂,”孟之继笑道,“陆庄主能网开一面,足见胸襟。”
“你们也坐吧,别跪着了。”陆定鼎对着武三娘说道。
武三娘谢过,带着孩子们在旁边坐下。武敦儒、武修文则分立在武三娘身后,显得有些拘谨,见陆定鼎和孟之继都和颜悦色,渐渐放松下来。
孟之继看着这对母子,心中忽然生出几分感慨。武三通疯疯癫癫,抛妻弃子,武三娘却能千里寻夫,还为他的过错四处赔罪,这份情意,着实难得。
“武夫人,”他忽然开口,“你们接下来打算去哪寻武三通?”
武三娘闻言,眼中又泛起愁绪:“妾身也不知道。只听说他可能去了襄阳一带,可襄阳那么大,我们母子三人……”
陆定鼎插话道:“襄阳如今不太平,蒙古人时常袭扰,你们去不得。”
武三娘脸色一白:“那……那该怎么办?”
“缓些时日再说吧。”陆定鼎提出建议。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陆家庄。孟之继站在廊下,心中忽然觉得,这趟偶遇,或许并非坏事。至少,武三娘确实值得结识。
而他未曾想到,这次偶遇,会让他与武三娘结下不解之缘,更会在日后的风雨飘摇中,成为彼此的依靠。夜色渐浓,陆家庄的灯火次第亮起,映照着即将到来的未知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