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救赎 (第2/3页)
如结伴而行,也好有个照应。”
陆无双眼睛一亮,正要答应,却被程英拉了拉衣袖。程英看向孟之继,眼中带着几分警惕:“萍水相逢,怎好再叨扰公子?”江湖险恶,她们姐妹二人独行惯了,对陌生人难免设防。
孟之继理解她们的顾虑,笑道:“姑娘放心,我并非歹人。前面不远便是山道岔口,到了岔口,我们再分道扬镳便是。”
陆无双在一旁劝道:“表姐,杨公子是好人,方才还救了我们呢。这山路不安全,有个伴总是好的。”
程英沉吟片刻,点了点头:“既如此,那就多谢杨公子了。”
孟之继解开马缰,翻身上马,又将随身的水囊递给她们:“先喝点水,歇息片刻再走。”
程英接过水囊,轻声道谢,与陆无双走到路旁的石头上坐下。陆无双叽叽喳喳地说着刚才的打斗,程英却时不时看向孟之继的背影,眼中带着几分好奇。这少年年纪轻轻,武功却如此高强,气度也远超常人,不知是哪个门派的弟子?
孟之继望着前方的山路,心中却在思索这快意江湖,看来这浙西一带,也不太平。他回头看了看正在低声交谈的程英与陆无双,心中暗道,送她们到了岔路口后,自己得加快行程了。黄州那边还等着他的消息,而黄蓉的下落,更是刻不容缓,不能被这江湖琐事缠身。
歇息片刻后,三人再度启程。孟之继骑马在前,程英与陆无双步行在后。山路寂静,只有马蹄声与脚步声交织。陆无双偶尔会问些江湖趣闻,孟之继随口应答,程英则多数时候沉默,只是偶尔看向他的目光,多了几分释然。
行至傍晚,岔路口已出现在前方。孟之继勒住马,对她们道:“前面就是岔路口,分开后你们多加小心,一路保重。”
程英与陆无双停下脚步,向他深深一揖:“多谢杨公子一路护送,大恩不言谢,若有机会,定当报答。”
“不必客气。”孟之继笑道,“江湖路远,后会有期。”
他调转马头,正要策马离去,程英忽然开口:“杨公子,请留步。”她从怀中取出一方素色手帕,上面绣着几枝淡雅的兰花,“这……这是小女子亲手绣的,不成敬意,还请公子收下。”
孟之继接过手帕,只觉香气淡雅,绣工精巧,笑道:“多谢程姑娘。”
陆无双在一旁笑道:“我表姐的绣活可是顶好的,一般人可得不到呢!”
程英瞪了她一眼,脸颊更红了。
孟之继不再多言,将绣帕塞进怀中,拱手作别,策马朝着朝西的分道而去。程英与陆无双站在原地,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暮色中,久久未动。
“表姐,这杨公子真是个好人。”陆无双感慨道。
程英握紧了手中的剑,轻声道:“嗯。只是看他眉宇间似有心事,怕是也有不少难处。”她抬头望向北方,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们也快走吧,早日找到师叔,学好武功,将来也好像杨公子一样,行侠仗义。”
陆无双用力点头:“好!”
两人相携着跑向另一条路,暮色渐渐笼罩了浙西的群山。孟之继并不知道,这次偶然的相遇,会在日后的江湖风雨中,留下怎样的牵绊。他此刻心中所想,唯有尽快抵达黄州,为寻找黄蓉,再多寻一条线索。
这日傍晚,路过一处荒僻山坳,远远望见一座破败的山神庙。残阳如血,映得庙顶的断瓦格外萧瑟。孟之继本想径直路过,耳畔却隐约传来压抑的啜泣声,那声音微弱得几乎要被风声吞没,却带着一股深入骨髓的悲戚,让他不由自主地勒住了马。
是武三娘?
一个念头闪过,孟之继心中一紧,翻身下马,提着长枪快步走向破庙。庙门早已腐朽,轻轻一推便“吱呀”作响地倒在地上。昏暗的庙内,借着从破窗透进来的微光,他看到了让人心头发沉的一幕。
草堆上,武三娘静静地躺着,脸色惨白如纸,嘴唇泛着青黑,气息微弱得仿佛随时都会断绝。她的衣襟敞开着,胸口处有一个乌黑的针孔,周围的皮肉已然发黑,显然是中了剧毒。她的双眼半睁着,泪水无声地从眼角滑落,顺着脸颊滴在草堆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不远处,武敦儒和武修文那两个半大少年正蹲在地上,哭得涕泗横流,却无一人上前为母亲拭去眼泪,只是徒劳地搓着手,满脸无助。
“武夫人!”孟之继低呼一声,快步上前,伸手探向武三娘的脉搏。脉象微弱而紊乱,毒素已顺着血脉蔓延,显然已到了油尽灯枯的边缘。
听到他的声音,武家兄弟猛地抬头,看到是孟之继,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嗫嚅道:“孟……孟公子……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