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邓州鏖战 (第3/3页)
年纪。可漫漫长夜,身边的人虽在,却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墙。那种深入骨髓的空虚和寂寞,像潮水般涌来,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她下意识地裹紧披风,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西南方向。那里,是四川的地界,是孟之继所在的地方。
不知怎的,就想起了那个少年将军。
第一次在洞庭湖畔见到他,他还是个半大的孩子,跟着孟珙在军中历练,眼神清澈,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她那时还笑他“小大人”,他只是腼腆地笑,说“黄帮主过奖了”。
后来在襄樊的月下渡口,她因琐事烦忧,独自坐在船头发呆,恰好遇上巡查归来的他。他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地陪她坐了一会儿,递上一壶稍热的米酒,说“守好城,日子总会好起来的”。那话语简单,却像一股暖流,悄悄淌过她的心。
再后来,黑龙潭救郭靖,不成想他竟连日跟随在后,伺机而动。更是在关键时刻,二话不说便拔刀相助。混乱中,他替她挡过一支冷箭,手臂上划开一道深深的口子,却只是咧嘴一笑,说“皮外伤,不碍事”。还有那次撩人的“感谢”......
那些碎片般的记忆,此刻在脑海里格外清晰。他的笑容,他的眼神,他说话时温和却坚定的语气,都让她心头泛起一丝异样的涟漪。
“这样的夜晚,他会在做什么呢?”黄蓉望着西南的夜空,低声呢喃。是在大巴山里与蒙古军周旋?还是在营中灯下研究地图?会不会……也偶尔想起自己?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强行压了下去。她是郭靖的妻子,是襄阳的主母,不该有这样的心思。可越是压抑,那思绪就越是清晰,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
风更冷了,吹得她发丝乱舞。黄蓉拢了拢头发,转身想下城头,却不小心碰掉了垛口边的一块碎石。石子滚落城下,发出轻微的声响。
她忽然有些羡慕那些寻常女子,不必背负家国重担,不必日夜担忧战事,只需守着自己的小家,相夫教子,平安度日。可她是黄蓉,注定要与郭靖一起,站在这城头上,守着这风雨飘摇的大宋江山。
只是……偶尔,在这样孤寂的深夜,也会忍不住想,若能有片刻的轻松,能有个人真正懂她的累,懂她的苦,该多好。
西南方向的夜空,一颗流星悄然划过,转瞬即逝。黄蓉望着那流星消失的方向,轻轻叹了口气,转身走下城头。城楼下,还有太多事等着她去做,容不得她再多想。
只是那声低低的呢喃,仿佛还回荡在夜风中,带着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怅惘。
就在这时,一名丐帮弟子跌跌撞撞地跑上城,身上插着一支箭,却顾不上拔,嘶声喊道:“黄帮主!郭大侠……郭大侠在落马坡遇袭,被蒙古人围住了!”
黄蓉脸色骤变,一把抓住他:“怎么回事?说清楚!”
“蒙古人……蒙古人派了五千精锐,比我们预想的多得多!郭大侠他们被堵在坡下,冲不出来!”
王大用的心沉到了谷底。五千精锐,郭靖只带了五百人,这无异于以卵击石。
“我去救他!”黄蓉拔身就要下城,却被王大用拉住。
“黄帮主!”王大用急道,“城上不能没有你!蒙古人随时可能再攻上来,你若走了,这城……”
黄蓉猛地停住脚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知道王大用说得对,可郭靖还在落马坡等着她,她怎么能不去?
城头上一片死寂,只剩下风吹过残破旗帜的呜咽声。每个人都看着黄蓉,看着王大用,眼中充满了绝望。
塔海的算计果然狠毒,强攻正面,精锐绕后,既消耗了守城兵力,又困住了郭靖这员猛将,简直是釜底抽薪。
王大用看着黄蓉痛苦的神色,又望向落马坡的方向,心中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拔出刀,对身边仅有的两千残兵道:“弟兄们,郭大侠为了掩护我们,被困在落马坡了。你们说,我们救不救?”
“救!”士兵们嘶吼着,声音嘶哑,却带着一股悍不畏死的决绝。
“好!”王大用将刀指向城西,“张文书,你带人守住城池,哪怕只剩一个人,也不能让蒙古人上来!其他人,跟我走!”
“将军!你不能去!”张文书急道,“你是邓州的主帅!”
“主帅,也不能让弟兄们白白送死!”王大用一挥手,率先冲下城墙,“黄蓉帮主,带路!”
黄蓉眼中闪过一丝感激,立刻跟上。两千残兵紧随其后,向着落马坡的方向奔去。他们知道,这一去,或许就回不来了,但他们更知道,有些东西,比性命更重要。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邓州城外的土地上,像一道血色的印记。而远处的蒙古军营里,塔海正站在高台上,看着这一幕,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意。
邓州的棋局,终于到了最凶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