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在襄阳那些年 > 第四十三章 名将对弈

第四十三章 名将对弈

    第四十三章 名将对弈 (第2/3页)

土地,他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那场血战的惨烈,能听到曹友闻将军“城在人在”的呐喊。

    “曹将军,晚辈孟之继,奉孟帅之命入蜀抗蒙。”他站起身,对着坟冢朗声道,“您当年未竟的事业,晚辈接过来了!今日在此立誓,定要将蒙古人赶出四川,光复失地,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以不负利州百姓的期盼!”

    老农和周围几个闻讯赶来的百姓,听到这番话,纷纷跪倒在地,泣不成声:“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孟之继扶起老农,目光扫过在场的百姓,他们脸上虽有风霜,眼中却闪烁着对故土的眷恋。这份眷恋,就是支撑他们在蒙古铁蹄下苦苦熬了这么多年的力量,也是他孟之继必须守护的东西。

    “乡亲们放心,”孟之继的声音坚定有力,“有我们在,蒙古人就别想在四川站稳脚跟!利州会光复,阳平关会光复,整个四川都会光复!”

    他翻身上马,对身后的将士们道:“传我命令,休整半日,明日奇袭利州城!”

    “得令!”

    蛮龙军将士们的呐喊声再次响起,这一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响亮。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仅是在为朝廷打仗,更是在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而战,为那些像曹友闻一样为国捐躯的先烈而战。

    利州城外的简易坟冢前,野花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有英灵在天,听到了这年轻将军的誓言,看到了这支孤军的决心。蜀道虽难,孤军虽险,但只要这股气还在,这面“宋”字大旗,就绝不会倒。

    远处的利州城头,蒙古兵还在懒洋洋地巡逻,他们不知道,一场由复仇与信念驱动的奇袭,正在悄然酝酿。而这场奇袭,将成为孟之继光复四川的第一步,也将让远在蔡州的塔海,真正感受到这个年轻对手的可怕。

    利州府衙的大堂上,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阿答赤跪在冰凉的青砖地上,额头早已磕出了血痕,声音带着哭腔:“王爷!末将无能!被那孟之继耍得团团转,损兵折将,还请王爷降罪!”

    大堂正中的太师椅上,坐着一位中年男人。他身着蒙古贵族常穿的锦袍,腰间系着玉带,面容英伟,鼻梁高挺,一双眼睛深邃如潭,透着与年龄不符的睿智与威严。正是蒙古大汗窝阔台的次子,本次攻蜀的监军——阔端。

    听到阿答赤的哭诉,阔端手中把玩的玉扳指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他狼狈的模样,语气听不出喜怒:“被一个毛头小子耍得团团转?阿答赤,你跟随本王征战多年,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没用了?”

    阿答赤浑身一颤,哭得更凶了:“那孟之继太过狡猾!他不与我军正面交锋,只躲在山里打游击,今日袭扰粮道,明日偷袭营寨,弟兄们被折腾得苦不堪言,却连他的主力都摸不到……”

    “够了!”阔端猛地一拍案几,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慑人的威压,“战场之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找不到主力,是你无能;被人袭扰,是你疏忽!哪来那么多借口?”

    阿答赤不敢再辩解,只是一个劲地磕头:“末将罪该万死!求王爷再给末将一次机会,末将定能擒杀孟之继,将功赎罪!”

    阔端盯着他看了半晌,眼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他知道阿答赤虽是悍将,却不善对付这种游击战术,孟之继能把他耍得团团转,足以说明那小子确实有些本事。

    “起来吧。”阔端缓缓道,“本王知道你尽力了。孟之继是孟珙的义子,自幼在军中耳濡目染,又在邓州、蔡州屡立奇功,绝非易与之辈。”

    他站起身,走到大堂中央的地图前,手指点在利州的位置:“塔海在邓蔡与宋军胶着,短时间内抽不开身。四川的战局,只能靠我们自己。孟之继既然敢在大巴山兴风作浪,说明他根基未稳,正是除掉他的好时机。”

    阿答赤连忙起身,躬身道:“请王爷示下!末将愿听调遣!”

    阔端走到悬挂的四川舆图前,手指重重点在利州的位置。利州是蜀地北部的门户,连接着秦陇与川蜀,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绝不能有失。

    塔海虽勇,却少了些变通,被蔡州的郭靖、黄蓉缠住,实在是失算。阔端暗自摇头。他与塔海同为蒙古名将,却素来不认同塔海那种一味猛攻的战术。四川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拼消耗是最愚蠢的做法。

    这些年他能在四川经略出一片天地,靠的不是蛮力,是分化拉拢,是利用地形,是打打停停的疲敌之策。可这次大汗下了死命令,要一举拿下川渝,塔海的猛攻也就有了底气。

    “孟之继……”阔端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他早就听说过这个年轻将领的名声,邓州巷战、蔡州焚粮,战绩确实亮眼,却没想到竟能在蜀地把阿答赤的五万大军搅得鸡犬不宁。

    这小子不简单。阔端摸着下巴,陷入沉思。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