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没错,在下挂逼 (第3/3页)
见,反正家里有活能随时喊他们回来,肯定耽误不了。
换个牌子叫校办工厂,不仅能减免一些学杂费,还不用天天被请家长,完事还能混个毕业证,他们求之不得...
至于考大学?
别说他们这些差生家长没想过了。
就是那些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也没一个敢说自己能考上大学的...
准确来说,他们整个沙河乡中,自打成立以来,就从没考出过一个大学生(包括大专)。
但凡对大学有点追求的,必然、也只能去唐海的县一中去。
他们沙河乡中,这么多年,连个小中专都没人考上过。
一年到头,老校长李永年也就是希望复读班里,能有个别几个考上大中专的,也就算一年没有白忙活了...
现如今还没有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
所谓的大中专,就是高中毕业报考的中专院校,叫做大中专。
千万别小看这年头的中专生,七八十年代的中专生出来也同样是干部身份。
如果套用古代的说法,大学生的培养更偏向于官,而中专生的培养更偏向于吏。
不过中专生干好,也一样能升上去,只是起点和上限比大学生低一些罢了。
而小中专就更是不得了。
所谓的小中专,是指初中生就能报考的中专。
由于去上小中专的时候考生年龄还小,所以叫小中专。
这个时代能考上小中专的,多半都是能考上大学的孩子。
只不过出于多方考虑,或是家里想让孩子早点出来工作分担压力,或是怕后续出现什么变故,想提前锁定胜利果实。
反正都是出于各自考量后,才报考小中专的。
不过由于年龄小,毕业也早,参加工作的年龄,也比同期毕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要早。
工龄自然也比同龄的大学生都要高,如果赶上了机遇,还真不一定比大学生在单位里混得差。
只能说理论上,大学生的上限更高。
言归正传,这次罗军来燕京,带的这些老物件,就是他发动自己班里的那些差生去搜罗的...
当然,罗军也不会让他们白干。
罗军许诺他们,会把他们搜罗来的东西列一个清单。
后续会根据清单上列出的贡献大小,免除他们相应的学费。
如果还有富裕,会用在改善他们在学校的伙食上...
至于直接给钱,那性质可就变了,他一个人民教师,怎么可能干投机倒把、倒买倒卖的事呢?
哪怕现在没事,到了明年也瞬间就会变成一口大锅,他可不想凭空背锅。
兴许之后校办工厂发展起来了,他会给予一些现金报酬。
但现在他绝不会凭空给自己找麻烦埋雷。
正当罗军还畅想着回去后怎么分赃的时候,他的后背却突然被人拍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