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年代:从校办工厂造盲盒开始 > 第10章:我有一个梦想...

第10章:我有一个梦想...

    第10章:我有一个梦想... (第3/3页)

 一边哼唧起了小曲儿,一边对着身旁打饭的阿姨说道:

    “瞧见没?这新来的小罗老师,人多敞亮儿,办事也局气,不愧是出去见过世面回来的。

    我瞅着小罗老师这人是真不错。

    胡姐,听你说,你那侄女不也刚上班,还没谈对象呢嘛。

    怎么样?人家小罗老师多好一个小伙子,个子高,人长得也精神,你不给你侄女赶快介绍介绍?

    我可跟你说,这么好的小伙子,要是走出咱们学校,那可是撒手没啊!”

    “切,我说你个老不正经的,收人一块巧克力,就学人当起媒婆来了?

    咋比俺们妇道人家还八卦呢?”

    “哈哈,俺老汪就是没个闺女,不然还能便宜了你?

    你不急着下手,回头让人抢了你就知道悔了!”

    两个人一边打饭,一边唠着罗军这个新来老师的八卦。

    等从食堂吃完饭离开,罗军用手轻擦了擦额头流下来的冷汗...

    用手画粮票的事,差点就让他顺嘴给说秃噜了...

    不过今天给食堂汪大厨带二手小说的事,倒是给他打开了思路。

    他也可以写这种小说去卖啊。

    他记得在燕京的黑市上见到这种盗版小说还挺贵的,薄薄的一本就要卖五六毛。

    有的小说想看完一整本,要买十好几册,加在一起,也赶上这年头一个学徒小轻工半个月的工资了。

    可就是卖得这么贵,据罗军观察,买的人还着实不少。

    有的人甚至因为买不到一整部,看完前面几册后,买不到后面几册,还会专门去黑市上加价去买。

    原因也很简单,人是需要娱乐的,但这个年代的娱乐方式着实是不多...

    这确实是条不错的路子,真弄好了,可比杂志社给的那点稿费强多了。

    而且他还不用自己去卖,城里那么多的书摊,只要小说的内容足够精彩,根本不愁销路。

    他记得现如今金庸老爷子的那几本成名作,可都还没进入内陆呢。

    他上次在燕京的黑市上可是一本都没瞧见,大多都是一些他没见过的武侠故事。

    金庸老爷子的武侠小说和那些一比,那不妥妥的细粮仙草嘛!

    他前世记得,金庸老爷子最早进入内陆的小说应该是《射雕英雄传》。

    大致是在明年的7月,在羊城的《武林》杂志上开始连载...

    你没听错,就是连载,一本二十多年前就完结的小说,来到内陆后居然是以连载的方式出现...

    不过罗军不在意,因为他也准备这么玩。

    直接一下出完,哪有连载来的勾人。

    这本小说是1981年登陆内地,盗版的大量出现还要等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也就是说他起码还要一年多的红利期可以搞!

    甚至在缺德一点,联想到他前几天去天安门用盲盒的方式忽悠老外。

    要是把金庸的小说,前面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内容,先免费赊给那些租书的书摊。

    让他们低价去借给读者,然后在把后面的几十回放进盲盒里卖。

    故意把一些中间的单行册放少一些,人为的制造稀缺性,他都不敢想能有多好卖...

    唯一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这个点子实在是太缺德了,容易被人从后面歇板砖...

    不过这也不是啥大问题。

    反正又不是他自己亲临一线去卖,被骂被歇板砖,也是那些书摊的书贩子替他挨着...

    至于印刷就更简单了,他手头不就是现成的校办工厂嘛。

    总不能一直挂着名头不干事吧。

    正好他这次要为盖宿舍的事去城里拉赞助。

    顺手在去淘换几台老旧的手动油印机,回来当做生产资料。

    没错,就是很多七零八零后小时候,见过的那种印油印卷子的简易设备...

    这玩意其实在民国的时候就有。

    我谠当时印的很多革命传单,就是用这种手动油印机一张一张的印出来的。

    这种油印机个头不算大,那时遇到有国谠特务搜查,直接连人抱着油印机一块就跑了,前后转移用不了几分钟...

    至于卖书的利润,又不进他罗军的个人腰包。

    那是校办工厂的集体收入,倒是他也肯定都花在校办工厂和学校内,谁来了也找不到他的麻烦,至于版权?

    开什么玩笑,国内现在根本就没有版权。

    第一部著作权法也要到十年后才会发布,等到那时候,他早就上岸摇身一变,成为国内的反盗版先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