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碰瓷”少女的潜力 (第1/3页)
门在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外面世界的喧嚣。公寓里一时间只剩下空调轻微的运行声,以及苏瑾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她站在玄关,有些手足无措,像一只误入陌生领地的小鹿,警惕又带着难以抑制的渴望。目光飞快地扫过这间宽敞却冰冷的公寓,最终落回杰克身上,怀里的旧笔记本抱得更紧了,仿佛那是她全部的依仗。
“坐吧。”杰克指了指客厅的白色沙发,自己走到开放式厨房的岛台边,倒了杯水,“喝点什么?只有水。”
“不,不用了,谢谢您,周先生。”苏瑾连忙摆手,小心翼翼地走到沙发边缘坐下,身体挺得笔直,只占了很小一块面积。
杰克把水杯放在她面前的茶几上,自己则拉过一把高脚椅,隔着一段距离坐下。他需要观察,需要判断这个突然出现的女孩,究竟是机遇还是麻烦。
“你说你懂戏?”杰克开门见山,目光平静地看着她,“说说看,从我那首歌里,你听出了什么‘戏韵’?”
谈到专业,苏瑾眼睛里的怯懦和紧张褪去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注的光彩。她深吸一口气,组织着语言,声音虽然还带着点年轻人的清亮,但语气却沉稳了许多:
“周先生,您这首歌,乍听是流行音乐的框架,但骨子里的气韵是老的,是咱们东方的东西。”她开始掰着手指细数,“开头‘沧海一声笑’五个字,吐字归音,不是流行唱法那种追求平滑过渡,而是有点像老生念白的‘喷口’,有力度,有顿挫感。”
“还有旋律行进,特别是‘滔滔两岸潮’那里,那个微小的滑音和装饰音,很有戏曲里‘擞音’的味道,用来表现水波的起伏感,非常形象。”
“最重要的是节奏和气息。”苏瑾越说越投入,甚至不自觉地用手在膝盖上轻轻打着拍子,“整首歌的节奏看似自由,其实内里有一股‘锣鼓经’在撑着,特别是间奏和尾奏部分,那种疏密有致、张弛有度的感觉,和我们戏台上‘一桌二椅’营造出的虚拟时空节奏是相通的。而您演唱时的气息,非常沉,非常稳,尤其是在拖长音的时候,那种胸腔共鸣和气息控制,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是很难做到的,这非常接近戏曲的‘丹田气’用法。”
她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杰克:“所以我才肯定,您一定深入研究过戏曲!不然不可能把这种神韵,如此自然地化用到流行歌曲里,还做得这么……高级!”
杰克心中讶异更甚。这女孩不仅耳朵毒,眼光也极其犀利。她指出的这些点,有些甚至是黄霑先生创作时有意无意融入的精髓,连他自己在演唱时更多是凭借地球记忆带来的感觉,而非如此清晰的理论认知。这苏瑾,是个宝贝啊!至少在戏曲理论鉴赏上,绝对是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你学过多少年戏?”杰克不动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