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十五世纪的飞行器 (第2/3页)
再次放大,几乎到了数码变焦的极限。像素有些模糊,但那个碟状物体的轮廓和某些细节反而在失真的颗粒感中,透出一种更令人不安的确定感。
“你看这里,”他的指尖轻点屏幕,落在物体底部那几个微小的凸起上,“排列方式非常规则,间距几乎相等。自然界的天象,比如奇特的云团、球状闪电,或者大气光学现象,绝不可能形成这种高度几何化的结构。”
林菀凑得更近,鼻尖几乎要碰到屏幕,她的呼吸变得轻微而急促。“还有它的质感。明明是和云彩、天使用同样的油彩,同样的笔触,但你看它边缘的那一圈反光,”她指着物体左侧边缘那一抹刻意提亮的高光,“画家在用光上强调了它的体积感和坚硬感,和周围柔和、蓬松的云层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绝对是刻意为之的!”
她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司徒尚齐:“这不是笔误,也不是随意涂抹的装饰。尚齐,画家是真的想画一个物体,一个他认为是真实存在的、具有实体结构的东西。”
他们在这幅画前驻足的时间显然超过了普通游客。一位穿着制服、像是展区管理员的中年女士注意到了他们专注的神情,微笑着走了过来。
“二位对这幅画很感兴趣?”她态度和蔼地问道。
林菀和司徒尚齐交换了一个眼神。司徒尚齐礼貌地回应:“是的,这幅画很特别。尤其是右上角那个……特别的物体。”
管理员女士露出了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显然不是第一次被问及这个问题。“啊,您是说那个‘飞碟’是吧?很多游客都注意到了。这是我们展区特地请画家按照原作复制画的一幅油画呢。”
“关于这个物体,有什么更详细的资料或者研究说法吗?”林菀迫不及待地追问。
“展柜里的简介是官方提供的标准说法。”管理员压低了点声音,带着点分享内部消息的熟稔语气,“不过,我听一些来考察的学者私下讨论过。有种说法是,基尔兰达约可能并不是直接听了UFO传说——那个时代也没这个概念嘛。他可能参考了更早的一些文献或者手稿,里面记载了某些被当时人认为是‘神迹’或‘恶魔征兆’的空中异象。还有一种更大胆的猜测,说也许画家本人就有过类似的目击经历,只是无法解释,便将其融入了自己的创作。”
“画家本人目击?”司徒尚齐捕捉到这个信息,追问道,“有任何历史记载支持这种猜测吗?”
管理员女士笑了笑,摊摊手:“这就属于推测的范畴了,没有确凿证据。艺术史嘛,很多时候就是由各种各样的解读构成的。正因为有了这个神秘的小东西,这幅《荣耀与圣母》才在众多宗教画中显得独树一帜,吸引了这么多人前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