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 第402章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第402章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第402章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第1/3页)

    (两章一起发)

    张新离开董白的院子之后,来到了王娇院里,将王允立下旷世奇功的消息说给她听。

    王娇对此表示十分惊喜。

    报完信,张新想起了蔡琰。

    “历史上的昭姬,好像是在李郭之乱的后期,才被匈奴掳走的吧......”

    李郭之乱前期,长安朝廷的实力其实还是挺强的。

    有董卓留下的那么多遗产,还有那么多精锐的士卒。

    再加上南匈奴现在也在内乱,根本无暇南下劫掠。

    直到李傕郭汜反目成仇,自相攻伐,张济出走,樊稠被杀,整个关中乱成了一锅粥。

    恰好这时南匈奴的内乱已经结束,这才南下劫掠,将蔡琰掳走。

    “李郭之乱,我记得是持续了大概三年左右。”

    张新微微点头,“这么说来,我倒还有时间,那么......”

    “春耕已毕,该找袁绍算账了!”

    张新回到州府,召集麾下将领议事。

    平原之战后,韩馥曾遣使过来议和。

    当时张新思及青州内部还有问题要处理,出于麻痹韩馥的目的,便假意答应了下来。

    韩馥很傻,直接信了,当即下令将治所迁回高邑。

    高邑位于常山国境内,是冀州历代刺史州牧的州治。

    邺城只是因为距离讨董前线较近,才被韩馥设成了临时治所。

    就像张新迁治平原一样。

    平原位于青州的西北角,距离冀州、兖州都只有几十里,利于他随时出兵,但不利控御全州。

    邺城则是位于冀州的西南角,距离司隶也只有几十里,同样利于出兵,不利控御全州。

    既然张新看在讨董盟约的面子上不和他计较了,那他自然要将州治迁回去。

    可韩馥身边的沮授等人却是不傻,极力主张备战。

    同时袁绍也在不断劝说。

    他知道,张新不可能放过他的。

    南皮一夜之后,袁绍在广川县附近被淳于琼的士卒找到,与大军汇合。

    在逄纪的建议下,他不敢再回南皮,而是前往邺城投奔韩馥。

    只有联合韩馥击退张新,再反过头来将冀州吞下,他才有一丝争霸天下的希望。

    否则就是慢性死亡。

    当张新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中十分感慨。

    “啧,广川距离南皮可是足有二百余里啊!袁本初那辆驴车还挺能跑的......”

    韩馥在麾下谋士以及袁绍的劝说下,思来想去,觉得有理,便放弃了迁治的想法,留在邺城招兵买马。

    如今邺城附近已经有了十余万的兵马,声势十分浩大。

    张新知道,韩馥是希望以此声势,来打消他进攻的念头。

    ......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左右,众将纷纷来到。

    张新见人都到齐了,开口说道:“去年勤王,我军功亏一篑,皆因韩馥、袁绍等国贼不顾大义,背弃盟约,偷袭我军后方。”

    众将闻言,便知道要开始准备攻打冀州了,脸上纷纷露出兴奋之色。

    “闻战而喜,军心可用。”

    张新见状微微点头,继续说道:“五路诸侯,陶谦并未跨入青州州界,因此我暂不与他计较。”

    “其余四路,刘岱、袁遗皆已授首,如今就只剩下袁绍和韩馥了!”

    张新按剑起身,语调慷慨激昂。

    “冀州陷于国贼之手,朝廷鞭长莫及,我为汉室大臣,受先帝厚恩,自当为天子讨伐叛逆,收复失地。”

    一番大义凛然的开场白,为出兵的正义性做好了铺垫,说得诸将血脉喷张。

    见情绪调动的差不多了,张新指向堂中挂着的地图。

    “诸位都议一议吧,此次我军当如何收复冀州?”

    “君侯。”

    荀攸身为军师,率先开口,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两个方案。

    一是集中所有兵力,直扑邺城。

    二是分兵扫荡,先将除了魏郡外的其他郡国收入囊中,再缓缓蚕食魏郡的其他县城。

    众将闻言,纷纷各抒己见。

    有认为该直取邺城的,也有认为该分兵扫荡的。

    支持直取邺城的人想法很简单。

    目前整个冀州的兵力,八成都在邺城附近。

    只要能够攻克邺城,则冀州九郡传檄可定。

    支持分兵扫荡的人,理由也很充分。

    剪除了邺城的羽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