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搅动风云 (第2/3页)
不必多说,再加上他自青州黄巾起义之时,就一直躲在徐州避乱,距离扬州不远,也算是熟知民情。
有名望,知民情。
很符合条件嘛!
张新发誓,他才不知道刘繇名不符实呢。
绝对不是为了公报私仇哈!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不少官员纷纷点头,开始拍起张新的马屁。
大将军耿直,实乃我辈楷模也。
当然,也有官员对此表示了疑虑。
袁术虽然战败,但其麾下依旧还有数万大军,又杀了陈温,吞并了他的部众。
刘繇一个文士,孤身一人......
你让他去和袁术磕,确定不是公报私仇?
张新面对这些官员的质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方案。
“臣再举荐徐州名士王朗,出任会稽太守。”
我给他派个帮手,可以了吧。
会稽郡所在的地方,大概囊括了后世的浙江和福建两省。
郡治山阴便是绍兴市。
扬州刺史部在九江郡的历阳县,但现在的九江,已经基本被袁术占据。
刘繇若是上任,肯定不能再去那里了。
历阳又处于九江和丹阳的交界之处,为了安全,刘繇也不能去丹阳,只能往更东边的吴郡去,将治所设在那里。
最大的可能,就是丹徒和曲阿两县。
吴郡的南边就是会稽。
有了王朗的帮助,刘繇合两郡之力,怎么着也能和袁术碰一碰了。
毕竟现在的袁术可没有孙策这个悍将,吕布也被张新调到沛国去了。
光凭他麾下的那些臭鱼烂虾,还真不一定能拿得下刘繇王朗这个组合。
就算拿下了也不要紧。
反正张新不亏。
举荐刘繇,赢了遏制袁术,输了少个仇人。
举荐王朗,也算给了陶谦面子。
简直就是双赢。
张新分析了一番扬州的形势。
百官细细思之,发现还真没人比刘繇更适合担任扬州刺史了。
大将军敞亮啊!
“既如此,那便拟旨吧。”
刘协见百官达成一致,开口道:“拜刘繇为扬州刺史,王朗为会稽太守。”
说完,刘协看向张新。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