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濯雪(6)作话入v通知 (第2/3页)
相才可给他定生死之罪。”
苏云青腹诽:何来查明?案子查与不查,不过是皇上一句话的事。
李澈继续道:“你与那民女情同手足,可知她家在何处?”
苏云青顺势哐当”往下一跪,做足了架势,一副被逼无奈,只能承认罪过,声音颤抖道:“是民女误杀了李家公子。杜大人查案至内堂,要将所有人带回京调查。”
“民女实在害怕。父亲一心想我嫁入李家,苏家主母若知道我在明翰堂因一个民女与李甚作对,必定不会放过我。”
“所以我带她一起趁乱逃了,离开后我们兵分两路,她并不知情后事。我躲进破庙中,未曾想李甚追了过来。那夜事发突然,我未遮面,他知事情暴露会遭陛下责罚,于是想着学堂中常惹他不快,不想让我好过,对我不怀好意动手动脚。他扑了上来,意图非礼,我一时害怕,抓起烛台砸了几下他的脑袋,可他仍不放过我,将我拖回庙中。我为了挣脱,一时失手杀了他。事后我因害怕……所以……所以我跑了。”
“陛下是一代明君,我虽为官家之女,可自幼失母,父亲另娶,难道就不算民女了吗……”
她言辞恳切,说得头头是道,将事情经过描述的细致无疑,毫无破绽。
但,烛台入骨的力道,果断凶狠,一击毙命,绝非一个女子所能做到。
不过,李澈此刻也并不在意这些细节,他已经掐住了她的软肋。
苏云青演得一出好戏,泪眼婆娑,好不委屈,“陛下……我真心心悦将军,倾心将军多年,好不容易得偿所愿。求陛下网开一面,莫要将这些旧事传了出去。民女……民女愿意赎误杀李甚之罪,背负人命之责。”
李澈沉默良久,故作纠结地沉思,“君臣不可有二心,这大靖是我的天下,也是萧叙守来的天下。朕与他的情意,胜过朝中所有之人。难得朕这次为你们二人做媒,得你们两方欢喜,甚是欣慰。”
“你与他两情相悦,日后也应情比金坚,相互信任才对。可是,朝中暗潮汹涌,他身边难免遇上心思不轨之人。朕信不过旁人,日后朕会派人暗中传信于你。你若发现萧叙身边有不对之事,需第一时间向朕传信。切记,误信旁人,只可将信交于朕的人。”
苏云青伏地叩首,道:“民女知晓,谨遵圣旨。”
这一世的威胁比上一世委婉得多。上一世,陛下知他与萧叙关系不睦,召她入殿,简单直白,以知道她母亲死亡为由,威逼利诱她成眼线,却并未全然信任她。
直到后来,她才得知,李澈威胁她时根本不知她母亲的死因,是后续派吏部尚书李甚父亲李尚书查出来的,也是那时她才知,苏家与李家,不过是同条链子上栓一块的两条狗罢了。
李澈见事已奏效,达到目的,圆话说道:“李家做出这等丧尽天良之事,也算是死得其所。罢了,此事朕不再追究。”
苏云青深知,何来不追究,不过表面说辞,尽显威胁之意,成为他的把柄。只要她稍有差池,未能如李澈所愿,这桩命案会再次搬到台面,再次审理。案子会扣在她或阿钥头上。
殿外,周叔正与赵公公悄声闲谈。
周叔:“苏家闹出命案,吏部之位,怕是与苏家无缘了,倒是可惜。不知陛下是何想法?”
赵公公:“夫人毕竟是苏家之人,吏部这样难得的机会,确实惋惜。至于吏部之位,最终花落谁家,眼下尚难定论。”
他从袖中掏出一张名册,仔细端详。
周叔探头瞥了两眼,叹息道:“这些官家虽各有所长,但都未有苏家合适。圣上难道不能等苏家结案后,再将官位赐予苏大人吗?苏大人肯定是冤枉的。”
赵公公摇着头把名册递到周叔眼前,“你瞧瞧,上头哪个官家不比苏家强。无论是世族背景,出身门第,官位资历,都比苏家更胜一筹。”
“吏部落下的差事已堆积多日,再无人打理,恐生乱子。”
“圣上原将位置留给苏家,是因赐了婚,苏家总要一个官差在身,才配得上侯爷的身份。”
周叔叹气,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