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 第 66 章 两党来人了?

第 66 章 两党来人了?

    第 66 章 两党来人了? (第1/3页)

    第四位男子,是个敦实如磨盘、红脸膛的河南汉子。

    自觉的往前跨了一步,动作带着庄稼汉的朴实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

    他先规规矩矩地敬了个礼,浓重的郑州口音响起:“报告长官!俺叫高泽钰,字豫章,二十六岁,河南郑州人!河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的!”

    “哦?河南讲武堂?”刘镇庭挑了挑眉,对这个地方军校有些印象,“之前在哪儿高就?”

    其实,讲武堂有很多个的。

    1906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大统领仿照陆军学堂章制,奏请清政府批准。

    在天津韩家墅设立北洋陆军讲武堂,轮训新军军官,每期3个月,开清末建立陆军讲武堂之先河。

    其后,多省先后设立讲武堂,如南洋陆军讲武堂、江西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东北陆军讲武堂、湖南陆军讲武堂、广东陆军讲武堂等。

    而河南陆军讲武堂,仅仅办了几年就关了。(1922-1930)

    高泽钰抬起头,大声讲述道:“报告长官!俺之前在镇嵩军(刘镇华部)里头,当过连长,后来因为俺拳脚功夫还可以,还升了少校,管过一个营。”

    “后来...后来镇嵩军在河南站不住脚,散了伙,俺就回了郑州老家。”

    “为啥来我这儿?”刘镇庭追问,目光落在他那双布满老茧、指节粗大却异常灵活的手上,以及他脸上那因长期操劳和焦虑留下的皱纹。

    高泽钰的脸更红了,像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丝窘迫和恳求:“长官...俺...俺家里头,上有老下有小,八张嘴等着吃饭呢!老的老,小的小,都指望着俺呢。”

    “俺听说...听说刘司令您这儿...军饷...军饷发得实在,不光管饱饭,还不克扣弟兄们...俺...俺就想来谋个差事,俺...俺不求当大官,只求能养活一家老小!”

    他越说越急,那份养家糊口的迫切和想证明自己能力的急切,溢于言表。

    刘镇庭看着他,眼神复杂。

    说实话,能混上少校,说明这人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虽然,部队散了,但他曾经也是当过营长的人,居然连一家人都养活不了。

    要么,这人是在说谎,要么,说明这人人品不错,没有克扣下面人军饷,没跟土匪一样抢过东西。

    当然了,这些都是刘镇庭自己猜的。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后才知道。

    不过,这两年的河南,确实是到处闹饥荒,这理由也算情有可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