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刘备,是关张赵心中的英雄 (第3/3页)
胞兄赵风请命。
战乱之年,青壮多逝,赵家父辈皆亡,全凭赵风治家才有今日光景,对赵云而言,赵风既是兄亦如父,若要随刘备离开,赵云也需征得赵风的首肯。
对赵云的决定,赵风并不支持,更善言劝道:“以赵家庄今日的名声地位,子龙想在常山为吏,易如反掌,又何必再舍近求远?军功一途,终究是末流。”
赵云若在常山国为吏,假以时日,必可成为一方豪士;可若跟着刘备离开,能否获取功名未可知也;身为胞兄,赵风自然不愿看到赵云奔波半生之后依旧一事无成。
在这个重门第的时代,走军功路线是最受鄙夷的,即便是善统兵马的卢植也视军功为末流旁门,能入朝为尚书靠的也是儒门名望而非讨贼军功。
话虽如此,但赵云去意已决,语气也变得坚定:“方今乱世,正是英雄崛起之时,倘若只能在常山为小吏,云委实不愿。云亦闻,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携三尺剑立不世功名。若此番不去,云念头也难通达。”
见赵云执意,赵风内心亦有不忍,年轻的弟弟渴望立功名,赵风也不愿看到赵云因不能追随刘备而郁郁寡欢。
良久,赵风松口叹道:“罢了!就依子龙之意。”
闻言,赵云大喜:“谢兄长成全!”
话音未落,赵风又道:“成家立业,乃男儿之志,子龙离去之前,可先择良家女完婚,今后衣锦还乡,亦是美谈。常山张氏,乃......”
一听要完婚,赵云的脸瞬间棱角分明,未等赵风说完便高声打断:“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况且云志不在此,若择良家女完婚,岂不是耽误良人?”
瞧赵云反应,肯定不是第一次被催婚了,不等赵风再开口,赵云逃也似的离开,边跑边呼:“南下事急,云先走一步,就不再向兄长辞行了。”
看着逃命似的赵云,赵风颇感无语,我替子龙挑的良家女,都是豪族大姓女,个个温文尔雅,子龙怎每每都跟见了鬼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