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家人 (第2/3页)
不难!托你们夫人的福,给的钱把你爹的腰伤治好了。那会儿你爹不能下力,就在家编些箩筐换点钱。后来……”她顿了顿,“后来你祖母病了一场,钱就花得差不多了。”她接着道,“你爹伤好了,就带着你大弟去粮铺找了个扛包的活计。家里你小弟帮我浆洗些衣裳。这不,一年多也攒下五两多银子了。等你们做够六年能赎身的时候,家里定能攒够钱接你们回来!”
明双姐妹看着才十四岁身板瘦弱、却扛起生活重担的大弟,心如刀绞。明双急道:“爹,娘!大弟还在长身子呢,这么早就出大力,伤了筋骨可怎么好?我们姐妹俩已经攒了二十六两银子了,你们千万别再为我们省!”
明燕难过地补充道:“只是爹,娘,这次回来……只怕要好些年见不着面了。我们老爷被调任去辽东边境做县令了。”
明双爹大惊:“任期未满怎就调任?还是京郊大县调去边境……这不是明摆着贬官吗?”
明双忙宽慰道:“官场上的事我们也不懂。不过皇上总归还是看重我们老爷的。”
明双娘不懂政事,只想到女儿要去那苦寒的辽东,山高水远,将来就算攒够赎身钱,怕也凑不足盘缠回来,悲从中来,捂着脸失声痛哭。
一时间,屋里愁云惨淡,无人言语。
良久,明双爹重重叹了口气,下定决心道:“娘,双儿燕儿这一走,天各一方,骨肉难逢。咱们在这京城租着这小院,一年也要四两银子,日子也实在艰难。不如……我们豁出老脸,去求求明双她们老爷,看能不能带上我们一家子?辽东虽说冷些、挣得少些,但地广人稀,只要肯下力气,总能糊口,一家人也好在一处。”他年轻时走镖,是去过辽东的。
明双祖母愣住了:一把年纪背井离乡,心里不免发怵;可想到儿孙团聚,又觉得有了主心骨。再看孙女主家是官身,待下人也宽厚,去了日子总不会比现在差,对明双爹道:“家里你做主,你去哪,娘都跟着。”
明双爹当即拍板:“双儿娘,你赶紧把家里拾掇好,手上的浆洗活计别再接了。傍晚把晾干的衣服收齐,早点给主家送去。我这就去城里寻闺女的主家老爷,看看有没有机会。”
燕儿赶紧提醒:“爹,您去了城里找门房通报夫人就行。家里的事,夫人能做主,只要夫人应允了,老爷不会反对的。”
明双爹立刻让妻子找出一身最体面、没补丁的干净衣裳,自己提了桶凉水在茅房边囫囵冲洗一番,收拾利索便出门租车,直奔城里女儿的主家而去。
京城周府,小桃看着春月抱进来的那一大捧打蔫的菊花枝丫,目光转向婆母——不用猜,定是她的主意。她笑着搂过女儿:“婉宁啊,你们拾这些花枝回来做什么?”
婉宁一本正经:“娘,您不懂。这菊花枝丫种活了,开出好看的花,一盆能换祖母一院子的菜!枝丫是我拾的,不过我付了钱的。”
小桃眼皮跳了跳。水生娘在一旁尴尬地笑道:“孩子种着玩,种死了也不心疼。”
小桃失笑,搂着女儿耐心教导:“乖乖说得对,这花枝捡回来,种好了真能开出好看的花,自己瞧着高兴,送人也有面子,卖钱也是本事。但首先呢,你得学会怎么种,是不是?”
婉宁用力点头。小桃继续道:“种菊花啊,用枝丫插也行,用有根的苗种也行。可怎样才能种好呢?古时候有个很厉害的人叫氾胜之,就专门写了一本书,教人怎么种好庄稼花草;还有一本叫《齐民要术》的书,也记了好多好多种东西的法子。等你长大了,学会认字,自己就能看懂这些书,不单能种出好看的花,还能种出大的瓜,种出结满穗的好粟子……”
“娘的意思是,书里啥都能教?”婉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