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7章 上坟 (第2/3页)
候就成了才女。你们讲你们的,我在这儿写字,就当孝顺我祖母了。”
周叔听了也好笑:“行,那你好好练字。要当才女,字好是必须的。”
婉宁五岁,写一会儿手就酸了,放下笔,不自觉地抠起手指。忽然间,叔祖父讲的东西似乎有了点意思,朦朦胧胧听不太懂,却又忍不住想听下去。
初春寒气未消,盆里银丝炭烧得正旺,屋里暖意融融。叔祖耐心地对景宇叔叔道:“景宇,且看万历九年张江陵这道《论时政疏》。”认真分析道,“开篇颂扬陛下励精图治,宵衣旰食,笔锋一转却道‘然臣窃见江南鱼米之乡,赋税十不存三’——这便是策论要旨,针砭时弊需得绵里藏针。”
他喝了口水,继续道:“就如同你若直书当年逃荒,嘉县十室九空,灾民易子而食,白骨遗路,皇上必是不愿听的。你少不得先提一句‘仰赖皇上忧国忧民,调粮赈灾’……再看我们老家嘉县,天灾时十万亩膏腴良田尽入了府城官员家眷之手。这些民生疾苦,不可不察……记住,策论一定要直指要害……”
婉宁听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等叔祖父讲完一段,又赶紧装作低头抠手玩。
此后每日,叔祖给景宇叔叔讲策论,婉宁就在角落的小书桌旁写字。写一阵,便背过身去,偷偷抠着手指,听那高深的策论。如此过了大半个月。
元宵节翌日,周叔便要启程返京。景宇晚上坐在父亲床边,握着他的手道:“爹爹,您回京城莫要担忧我。我会好生调养身体,将来侍奉您安享晚年。”
周叔轻轻拍着儿子的手背,满脸欣慰:“好,等年底爹爹再来看你。”他没有告诉儿子,他还需绕道去一趟沂州——去和言秋说一声,他又老了一岁。
正月十九清晨,周叔抵达沂州。他独自迎着寒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