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弟媳 (第2/3页)
荒,百姓缺粮少盐,这类干海货应当能解燃眉之急,更可省去购盐之需。”盐乃官控之物,沿海渔民不得私晒贩卖,但辽东干海货产量丰富,若以海水反复熬煮增咸,既延长储存,又能替代盐分。当地百姓炖豆腐时也常放这类海货,一粒盐都不需加。
水生闻言眼前一亮,拱手称赞:“王爷英明!干海货本低价廉,又耐存易运,若能销往西北,既充饥肠,又补体力,再合适不过。”周叔也在旁连连称是。
事不宜迟,水生立即着手安排,征调白月湾新村三十头骡子,另遣桂枝丈夫赴周边县镇租来五十匹,满载辽东干海货直奔西北。
长平与桂枝丈夫张二哥担任领队,春月携明双姐妹同行处理具体事务。为保安全,宣王特调八名暗卫随行护卫。
七月,一行人抵达西北。放眼望去,田间玉米枯黄卷叶,果穗干瘪。长平与张二哥商议后,直奔旱情严重的村落。
百来人队伍刚一进村,便把里正吓了一跳。桂枝丈夫赶忙上前笑呵呵地解释:“大叔别慌,咱们是来做干鱼买卖的,路过贵地,绝无歹意。”
村民们渐渐围拢过来,闷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腥气。
里正客气道:“各位远来辛苦。只是我们这儿旱情严重,大家手头紧,恐怕买不起干鱼肉。”
张二哥连忙热情解释:“大叔,这干鱼肉价格实惠。您瞧,有肉有盐,煮进粥里提鲜省盐,如今荒年缺粮少盐,正合适!”
村民们窃窃私语间,一个年轻人迟疑道:“是想试试,就怕腥气重,吃不惯。”
春月笑着接话:“这位大哥,煮熟后腥味就淡了,好歹是实实在在的肉!”她环视面黄肌瘦的村民,提高声音:“知道大家日子艰难,我们也是从前逃灾到辽东的。带了锅来,哪位乡亲肯卖捆柴火?我们现场煮一锅,请大家尝味道!”
干鱼未必有人买,但柴火能换钱,众人顿时争相回家取柴。春月给到了六文钱一捆,率先搬来的人喜滋滋接过铜钱,引得其余村民一片羡慕。
春月注意到一位大娘带着十四五岁的姑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