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 > 第 358章 遗憾

第 358章 遗憾

    第 358章 遗憾 (第2/3页)

姐……做得极好。传令灵阳县令,务必全力配合后续事宜,不得有误。此地潜力巨大,待她功成,便是辽东之福。”

    回程路上,宣王策马沉默。陈幕僚何等敏锐,早已将王爷初时的惊艳、随后的深思、那声叹息中的无尽遗憾,以及最终目光里的决断看得分明。他落后半个马身,一路沉思。

    回到王府书房,陈幕僚并未立刻告退。他斟酌着语句,小心翼翼地开口:“王爷,今日灵阳所见,谢大小姐之才德,实在让人佩服。观其格局,已远非寻常闺阁女子可比。其父治政有方,其母贤德仁善,谢家在七州百姓心中,声望卓著。若此等清流声望,能与王爷大业融为一体……” 他话未说尽,但其中深意,宣王岂能不明。

    宣王坐于椅上,沉默不语,目光幽深地看着陈幕僚,并未斥责,只是淡淡道:“陈先生,晚了。她与裴家二郎,情意甚笃。裴氏兄弟,乃本王股肱,不可负。”

    陈幕僚心中一凛,知王爷心意已定,且顾念君臣之义。但他身为幕僚,为主分忧是本能,尤其此事关乎未来大位的“民心”根基。他躬身道:“王爷仁厚,体恤臣下,实乃明主之风。然……世事难料,议亲终究不是成亲。在辽东七州,王爷乃天。王爷若真有此意,只需稍露端倪,何人还敢与谢大小姐议亲?裴家……亦必不敢有怨言。” 他谨慎地试探王爷的决心。

    宣王沉默良久,最终疲惫地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力:“不必再说了。此事……就此作罢。谢家忠心,裴家有功,本王岂能行此不义之事?民心……再想他法吧。” 他闭上眼,靠向椅背,那深切的遗憾终究化作了无奈。

    陈幕僚看着王爷闭目养神间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憾色,心中了然。王爷终究是动了心思,只是碍于情义与大局,强行按下了。作为幕僚,他不能强求,但为主上分忧解难是职责所在。况且,若裴谢两家情意坚定,他也未必能拆散。

    退出书房,陈幕僚立刻召集几名心腹,其中一人专司京城及各地情报。吩咐道:“赶紧动用我们在京城和吏部的暗线,详查裴崇安三兄弟当年在京中落难时,有谁曾施以援手?当年裴崇安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能顺利活命抵达辽东,定是有人暗中帮衬。尤其要查那些因助裴家而受牵连、至今仕途蹉跎之人!要快!”

    几天后,一份密报呈至陈幕僚案头。他仔细阅读,眼中精光一闪:“化州谷县县令……杜至远?” 密报详述:杜至远当年任京中吏部官员,与裴父是至交好友。裴家获罪,杜至远不顾自身安危,多次上书为裴父申辩,并暗中打点,助裴家兄弟活命至辽东。此举触怒国舅一党,很快被寻错贬至化州苦寒之地的谷县,至今已蹉跎近十年,未曾升迁。杜家有一嫡女,名杜羽瑶,年方十四,据说品貌端庄,知书达理,但因父亲被贬,家道中落,在这苦寒小县,难觅杜家夫妇看得上的佳婿。

    “天助王爷!”陈幕僚心中振奋。杜至远对裴家有大恩,却因此仕途断绝,困守边陲小县。裴家兄弟定感念其恩。而裴家兄弟如今在辽东手握重兵,前程似锦,杜夫人为了儿女前程,岂会不动心思?裴崇仁尚未婚配,这岂非现成的报恩良机?

    他立刻再次召见负责情报的心腹,面授机宜:“设法,定要将裴家兄弟如今在辽东的显赫地位,尤其是裴崇仁身为铁骑营千户、深得王爷器重、前途无量的消息,透露给杜家在京城的亲戚。重点要让杜夫人知晓,裴崇仁尚未婚配!暗示他们,若王爷入主京城,杜家唯有与裴家结亲,儿女们才有翻身之日。你们是行家,务必办妥。”

    很快,一封从京城辗转寄往谷县的信件抵达。县衙后宅,杜夫人捏着娘家表姐寄来的信,疾步闯入杜至远的书房,激动欣喜道:“老爷!天大的好消息!我娘家表姐从京城来信,说她听闻当年老爷帮衬过的裴家兄弟不仅活着,裴崇安已是辽东铁骑营统领!裴家二郎裴崇仁也文武双全,在铁骑营任千户,深得王爷赏识!”

    杜至远闻言亦是大喜:“老天保佑!裴家兄弟竟有如此出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