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美名 (第1/3页)
年三十傍晚,王爷亲率五千铁骑驰抵通州漕运码头。
码头上静泊着一艘大船,船旁岸列三百国舅亲兵,肃立守护着一辆马车。船头上站着一位约五十几岁、身穿石青色云缎的男子,扬声道:“王爷,请放开水路,容我携王妃与世子由水路至天津卫出海口。待我平安登上海船,自当释放王妃与世子。您亲自前来,足见重视她二人——若失了王妃与世子,谢大人、周大人、裴家将领等人,还会为您效命么?难道要他们将来为他人作嫁衣?”
王爷冷声道:“让我见一见王妃和世子。”
马车中的人应声掀帘,推出云霞假扮的“王妃”。天色昏暗,王爷难以辨清马车里人的真假,遂道:“看不分明。”
国舅手下将“王妃”头饰递呈王爷。王爷早知是王妃侍女云霞假扮,带了王妃的头饰,意在诱敌,却仍镇定道:“仅凭首饰何以辨别?让我儿应我一声——治儿!”
国舅答道:“王爷不必喊了,孩子服了安神药,虽无大碍,但也醒不来。”
王爷向张怀庆递过一个眼神。霎时箭雨倾泻,直扑岸边国舅亲兵。弓箭营迅速合围码头,弓箭手纷纷放箭,一盏茶的功夫便将国舅士兵全部射倒在地。上前查验,马车中果真是云霞——她已被劈晕过去。
王爷投鼠忌器,不敢下令以火箭攻船,唯恐婉宁与弘治确在船上。国舅亲信掳走婉宁和弘治,如今尚未寻到,他不能冒险。
国舅高声喝道:“早料到王爷不信我!不过王妃与世子现在在船上。王爷既不愿给宋家留活路,有王妃与世子陪葬,宋某也不孤单。此船即将启航,王爷若不顾她二人性命,请自便。但只要水路之上我性命受胁,便先杀世子与王妃!”
话音一落,大船启航。王爷立于岸上,只能眼睁睁看着船只缓缓离岸,竟一时无计可施。
悬崖沟底的婉宁醒来时,外面天光大亮。已是正月初一,她俯身亲了亲还在熟睡的弘治——孩子昨天哭哑了嗓子,此刻仍睡得沉沉的。起身到了洞外坑边,见坑里枯枝早已烧成红炭,蒙着一层薄灰,连忙将三十来捆鲜松枝全数铺上火堆。
约莫两盏茶的功夫,沟底便浓烟滚滚。这浓烟立刻被山上搜寻的辽东士兵发现,众人皆大喜:定是王妃!国舅爷的旧部哪敢这般明目张胆燃烟报信?急忙前去禀报负责搜山的裴崇安总兵。
裴崇安得知后心头一喜,猜测是王妃发出的信号,迅速带人赶到密林边缘探查。只见大树参天、枝叶如盖,根本看不见沟底情形。他看了看巨树粗壮枝丫,立即派人到山脚下农家征用了数架木梯,挑选了三架结实的木梯连接稳固好后,担忧深谷险峻,怕一个踏空便会坠入深渊,为防万一,他又命人用麻绳将梯身密密麻麻缠绕成网。再将木梯架在沟里巨树粗壮的枝杈之间,裴崇安的亲兵腰系绳索,小心攀梯而下,落到沟底巨树树梢大枝上,再将树枝与木梯牢牢绑紧固定。先后十余名裴家亲兵,加上王爷亲兵二十余人,众人攀梯到巨树上,再从二十多丈高的树干滑至沟底,见到一堆正冒白烟的新鲜松枝,终于寻到了王妃与世子。
王爷亲兵赶忙上前:“王妃、世子可安好?”
婉宁点点头,轻声说道:“那日挟持我的人将我绑在洞中桌腿后就匆忙离开了,再未返回。等到晚上仍不见人影,我便偷偷割断绳子,可这深谷实在难以攀爬寻不到出路。头两日不敢生火求救,是怕歹徒折返。接连几天都不见歹人回来,我饿得浑身发软,这才想起燃烟求救之法。”
王爷的亲兵见王妃世子平安,放下心来。他们跟随王爷多年,早知道国舅在丰云县私采银矿,见到山洞便仔细搜查,四处敲打却未见异常,只得作罢。然后浇水熄灭了火堆,找到国舅爷亲信当初送王妃下沟的箩筐,让王妃和世子进筐里绑好。树下的人拉动绳索发出信号,树上四人协力拉绳,沟底二人边爬边托举筐,费了近半个时辰,终于将王妃与世子拉上树顶。
裴崇安亲自攀梯到巨树上,将世子缚在自己背上,又帮婉宁身上绑好绳索。此时梯子已用麻绳密网般加固,婉宁不敢下望沟底,小心翼翼爬回了密林。
一落地,婉宁便低声问裴崇安外界情况。裴谢两家亲近,裴崇安未有隐瞒,如实低声回禀:“王妃,百姓皆传您与世子被国舅爷掳走了。”
婉宁心下一沉,深知此事于她名声不利,立即问:“现有多少辽东军在此?”
“四千人。”
“皆是铁骑?”
“是。”
婉宁思忖片刻,果断吩咐:“速派人回京禀告王爷,请他再派五千铁骑精锐来接应,就说是我要求的。另外向百姓征购四千箩筐、再去丰云县替我采买一套好衣裳、一顶帷帽,再置办锣鼓,剩下的钱购买麻绳。”说罢递出一千两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