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生意经 (第1/3页)
对于卓奎来说,小店照常开张,每天都是崭新的一天。
他不仅要忙里忙外,还要逢人就笑,给人好的印象。
店里的大小事务需要人处理,表弟只负责饭菜的制作,别的事物很少插手。
以前小店经营的有条不紊,程双离开以后,闲杂事务都落到了卓奎的头上。
少了一个人的帮忙,卓奎身上的担子就重了。
早上,出去挑选食材。中午,招徕店里的生意。到了晚上,他还要打扫卫生,清洗盘子。
身为店长,卓奎一人做三人的工作,实在比较辛苦。
表弟想到一个比较好的主意,聘请一位后勤人员替店长减轻负担。
卓奎摇摇头,对此表示否定,资金存在问题。
既然如此,卓奎现已立业,何不尽早成家,让他未来的夫人替他分担店里的事务。
这样不仅可以找到一位免费的劳动力,还可以解决店长的终身大事,岂不一举两得。
卓奎对此坚决否定,认为此举不妥。程双离开才没几天,就想着成家。
成家得慢慢来,不是儿戏。
表弟也想不到其余的办法,只好让店长一个人想出路。
店里的生意时好时坏,除去水电费、房租费、雇佣费,平均下来,每个月利润仅能保持收支平衡。
别说挣大钱了,能够正常营业都是好事。
店长每天累死累活,几乎得不到报酬。
为了增加小店的利润,卓奎在精打细算。
比如,食材要去小菜场购买物美价廉的。还有,水电费能省则省。
除了节流以外,还要开源,引导客源才是长久之计。
表弟早上比较闲,卓奎派他到附近发优惠券。
对方尽管不太愿意,但考虑每个月工资都按时发放,表弟也就顺从了。
看到农家小炒店有优惠,吸引了一批新的顾客。
除了老顾客以外,新的顾客慢慢变成了熟客。
这样一来,小店每天都有固定的顾客光顾,营业额得到了保障。
卓奎辛苦地付出看到了回报,说明他还是有商业头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