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遥远的父爱 (第1/3页)
偌大的书房,三面墙都是书柜,只有里面的一面墙摆放着书架,可书架上放的却不是书,而是一片片残缺不全的陶瓷碎片。
从新时期的黑陶、彩陶,商周出现的原始青瓷,魏晋南北朝的点褐青瓷、黑釉瓷、白瓷,隋唐五代时期的绞胎瓷、花釉瓷、秘色瓷,两宋、夏辽金出现的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元代的青花,一直到明清官窑……
这个书架就如同陶瓷博物馆一般,囊获了整个中国陶瓷发展史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瓷器残片。也可以说,这个书架就是完整的中国陶瓷发展史实物展示。
“邓老!您这些瓷片一定耗费了不少精力和心血吧?这些瓷片太珍贵了。”
李道极为震惊地说道。
邓维卓微微一笑,说道:“这些陶瓷残片可以说是我毕生的心血。李道!你把我批注的那本书读懂了,再借助这些实物的对比学习,以你的灵性,我相信不出三个月,让你去大学讲解陶瓷发展史恐怕有些困难,但做出准确的鉴定肯定易如反掌。”
谦和的一笑,李道说:“邓老!您太高估我了。不瞒您说,这两天我一直在看您的那本书,可越看越乱,越看越糊涂。尤其是每个朝代更迭期,如何分辨不同朝代的瓷器,真的太难了。”
“呵呵!这是正常的。”
邓维卓说道:“朝代更迭,或者是同时期存在的不同政治集权,所烧造的瓷器大体上没有什么区别,毕竟都是同一批工匠烧造的。要想做出准确的鉴定,就要从细微处入手,捕捉器物上留下的蛛丝马迹。总之,还是那句话,熟能生巧。看得多了,上手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固定的记忆了。”
“李道!除了那本书,我这里所有的书和这些瓷片你可以随时来看,随便拿回去研究。”
邓维卓的话让李道极为感动,“邓老!希望我能不辜负您的一片苦心。”
“嗐!这话说得就见外了。我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儿,就是研究中国陶瓷。我儿子对这个不感兴趣,去干了金融。我总得找个人把我这点儿东西传下去吧,带进棺材一起烧了,那才让我悔恨终生呢!小子!好好学,我相信你将来的成就一定在我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