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武大郎与七位老婆 > 第十章 金状元馅饼店

第十章 金状元馅饼店

    第十章 金状元馅饼店 (第1/3页)

    解决了铺面和人手的问题,金海胸中的蓝图愈发清晰。他没有丝毫耽搁,第二天便找来泥瓦匠和木匠,开始对赵大爷的茶叶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茶叶铺原本的格局过于沉闷,多是存放茶叶的柜子和雅座,不适合快餐式的馅饼店。金海指挥工匠,将临街的墙面几乎全部打通,换上了可灵活拆卸的宽大木板门,使得店内采光极好,门面开阔,路人一眼就能看到店内的热闹景象。店内原有的厚重茶桌茶椅被撤换,取而代之的是一批简洁结实的长条桌和长板凳,排列紧凑,既能最大化利用空间,又能营造出食客盈门、热火朝天的氛围。

    后厨是改造的重中之重。金海深知,效率是餐饮的生命线。他特意砌了两个大口灶台,一个专门用来烙馅饼,上面可以同时放置三个大鏊子;另一个则用来熬粥和炖煮。他又定制了一批带抽屉的多层架子,用来放置和好的面剂子、调好的馅料以及碗筷调料,一切井井有条,触手可及。他还巧妙地在后院搭了个凉棚,作为清洗区和杂物堆放处,保证了前店后厨的整洁。

    至于招牌,金海颇费了一番心思。不能再叫“武大郎炊饼”了,这名号虽有些知名度,但总带着几分原身的屈辱和局限。他想要一个更响亮、更吉利的名字。最终,他定下了“金状元馅饼店”六个大字!既暗合了他的本姓“金”,又取“状元及第”、“头名状元”的彩头,寓意美味第一,生意夺魁!还请了城里最好的匾额师傅,用金漆在黑底木匾上凸刻出来,阳光下熠熠生辉,气派非凡!

    除了核心的馅饼,金海决定增加粥品。一来可以丰富品类,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二来粥汤利润可观,且能提前熬制,不影响高峰期的出饼效率。他推出了两款粥:一是“金记八宝粥”,选用糯米、红豆、花生、红枣、莲子、桂圆、薏米、百合等八种材料,文火慢熬,香甜软糯,营养丰富;二是“金记小米南瓜粥”,金黄粘稠,暖胃健脾,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粥品的定价不高,旨在引流和搭配。

    人员方面,潘金莲自然是负责收钱管账,坐镇柜台。她心思细,识些字,管钱最合适,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她与杂乱食客的直接接触。赵大爷的女儿,大家都叫她赵大嫂,约莫三十岁年纪,性格温和,手脚麻利,主要负责熬粥、盛粥、清洗碗碟以及店内的杂务。郓哥依旧负责跑堂招呼、收拾碗筷,这孩子眼疾手快,嗓门洪亮,是块跑堂的好料。

    但金海觉得还不够。馅饼制作是核心,光靠他一个人和面、调馅、烙饼,一旦客流上来,肯定忙得脚不沾地。他需要一個有力气、能吃苦、手脚麻利的帮手,专门负责揉面、包馅这些力气活和前期准备。经赵大嫂介绍,他雇了一个名叫李嫂的女人。李嫂约莫四十上下,身材高大结实,面色红润,一看就是常年干活的人。她丈夫早逝,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性格爽朗泼辣,干活极其利索,从不叫苦叫累。金海试了她揉的面,劲道十足,包馅的速度也快,当即拍板定下,工钱给得也比市面略高一些。李嫂感激不尽,干活更是卖力。

    一切准备就绪,金海特意翻了下黄历,选了一个“宜开业、求财、祈福”的黄道吉日。

    开业当天,天还没亮,“金状元馅饼店”全体人员就已经就位。后厨里,李嫂已经揉好了一大盆光滑的面团,馅料也准备了满满几大盆,猪肉大葱、牛肉萝卜、素三鲜,香气扑鼻。赵大嫂照看的两口大锅里,八宝粥和小米南瓜粥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香甜的味道弥漫了整个店铺。郓哥兴奋地跑进跑出,把桌椅擦得锃亮。潘金莲也早早坐在柜台后,将铜钱柜子整理得井井有条,算盘放在手边,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