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 第三十章:艰难的浇铸

第三十章:艰难的浇铸

    第三十章:艰难的浇铸 (第1/3页)

    在三天高强度的生产测试之后。

    陈常在已经可以确定,他设计的这条虽然简陋,但是效果还是可以的,半自动子弹生产线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至少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但时不时的出现一些小问题,那是必然的。

    机械设备怎么可能会永远都不出问题。

    人还时不时的来一个感冒发烧呢。

    更何况是机械设备。

    尤其是现在这种条件下生产出来的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制造厂的师傅还有技术员们,在完成了这一条生产线之后,再制造第二条生产线时,就已经变得轻车熟路了。

    而这时,时间已经来到了生产线开建的二十天后了。

    所有的生产计划,完全是按着陈常在所给出的,计划书上的时间完成的。

    整体生产线的生产周期是十四天多一点。

    安装调试和满负荷测试时间是五天。

    这完全在生产计划书的范围之内。

    这说明陈常在,在整个生产调度上面,没有出现大错误。

    现在这条生产线的平均生产速度,可以做到每分钟生产二十五至三十发子弹的程度。

    当然,这个数字和后世的生产效率是没办法比的。

    哪怕是和现在的德国、美国、日本的生产效率也是没办法比的。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

    从设备本身来讲,蒸汽机带动的设备,和电机带动的设备确实是没有办法相比。

    从动作反应时间就完全是两个层级。

    第二个,现在这条生产线上,用的还都是单冲头的冲床。

    所以和那些工业国家的子弹生产线,也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再一个,现在操作这些冲床和车床的人,还没有到达熟能生巧的程度。

    在这种设备上,哪怕是慢一些都可以。

    但是绝对不能慌乱。

    一次的马虎大意,或是慌乱。

    那么轻了可能就是缺少一节手指。

    重了,可能一只手掌也就废了。

    后世有个说法,说“大拇指和食指缺一个的,这个人不是干木工的,就是干冲压的。

    手指头缺好几个的,这人不是搞联合收割机的就是搞木锯的。”

    这种民间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说法,往往最直观的说明了搞工业的危险性。

    所以不管是搞什么工业的,要是不想受伤,不想死于非命。

    那就必须要对工业的力量保持敬畏,对安全守则顶礼膜拜。

    陈常在交代下来了第二条生产线的生产计划之后。

    他就离开了机械加工厂,来到了冶炼铸造厂。

    这边的前期准备工作,还在进行中。

    但不管是铸造小部件的倒膜沙箱。

    还是铸造锻压机那三个大梁的地坑,都已经准备好了。

    所谓的三梁四柱式锻压机。

    就是说,这个锻压机有三个大梁和四根柱子。

    锻压机的三个梁分别为,作为底座基础的地梁。

    它是三个梁中,最大,也是最重的家伙。

    第二个是锻压机最上方的天梁,也叫顶梁。

    它的重量排在第二。

    第三个就是锻压机中间的,可以上下滑动的滑梁,也叫滑块。

    它是这三根梁中最轻的。

    这个最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