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章 文武百官,皆不如他 (第2/3页)
将真实情绪深藏于平静的表象之下。
老太监见时机已到,上前一步,尖细的嗓音划破寂静:“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短暂的停顿后,御史大夫张道恒手持玉笏,快步出列,躬身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讲。”
韶华帝的声音清冷,不带丝毫波澜。
“陛下!南柳河汛情告急,洪水肆虐,淹没良田村庄无数,更兼瘟疫横行,百姓死伤惨重,流离失所者甚众!”
“臣恳请陛下,速速拨发赈灾粮款,救万民于水火,解倒悬之危啊!”
张道恒的语气悲怆,面露悲痛之色。
治粟内史立刻出列附和,“张大人所言极是!国库虽不充盈,然救灾如救火,请陛下即刻下旨,拨付钱粮!”
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两位重臣的奏请,瞬间引来了涟漪。
接下来,众多官员纷纷出列,言辞恳切,无一例外都是请求朝廷发放赈灾粮款。
他们引经据典,陈述利害,情绪激昂,似乎只要钱粮到位,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韶华帝静静听着,面容依旧平静,可心底却泛起一丝冰冷的悲凉。
这些冠冕堂皇的奏对,空洞无物,除了要钱要粮,竟无一人提出任何切实可行的救灾方略,无人去想如何根治水患,如何防控瘟疫,如何安置流民。
这满殿朱紫,食君之禄,关键时刻,竟无一人能拿出堪比昨日狱中那少年所献之策!
那个吃着烧鸡、满嘴‘毒计’的家伙,其见识竟远超这满朝文武!
很快,请求变成了争吵。
派发赈灾粮款是块肥肉,谁都想分一杯羹,或是安排自己人负责,从中牟利。
张道恒一党与少府韩墨轩一派的官员争得面红耳赤,互相攻讦,眼看言辞越来越激烈,几乎要卷袖动手,全然忘了此处乃是庄严肃穆的紫宸殿。
啪——!
一声凌厉刺耳的音爆骤然响起,如同惊雷炸裂!
女帝身后的老太监奋力甩动手中长鞭,厉声高喝:“肃静!”
争吵声戛然而止。
众臣这才惊觉失仪,慌忙整理衣冠,垂首站好。
紫宸殿内,落针可闻。
韶华帝冷冽的目光缓缓扫过众臣,冷声道“诸位爱卿,除了请求朕拨发钱粮,对于赈灾本身,可还有何良策?”
良策?
百官闻言,皆是一愣,面面相觑。
刚才不是已经奏对过了吗?
灾情如此,除了拨钱拨粮,还能有何良策?
陛下今日......
似乎与往常不同。
以往此类事务,多是百官提出方案,陛下斟酌采纳便可,今日为何一再追问‘良策’?
站在前方的上将军凌羽,眼角余光隐晦地瞥了一眼身旁不动声色的赵巨鹿,心中暗道,“这老狐狸,今日未免太过安静。”
而太尉卫西亭,则半眯着眼,目光在赵巨鹿和凌羽之间转了转,见女帝并未点名问他,便乐得清闲,继续眼观鼻,鼻观心,神游物外,心中甚至开始默哼起不知从哪家青楼听来的俗曲小调。
就在这时,韶华帝清冷的声音响起,清晰地传入每一位朝臣耳中,“既然众爱卿暂无良策,那么,朕,有一策。”
朕有一策?
这四个字如同巨石投入深潭,在百官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陛下竟要亲自提出解决之策?
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龙椅之上。
站在文官之首的赵巨鹿,眼皮微微一动。
他心知肚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